斷捨離是我們脫離父母的最好方法-《父母家的斷捨離》
作者/山下英子
雖說是自己的居住空間,雖說是自己從小到大住的老家,但實際從事斷捨離,難免感到疑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斷捨離這件事其實很簡單。只要丟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即可,具體做法也很簡單。不過,一般人對於「丟棄」這項行為感到極度排斥,各位千萬不可小看這個心理障礙。我們之所以感到疑惑、不知道該不該丟,都是受到心理障礙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每樣東西都隱藏著擁有者的各種回憶與想法,我們的所有物不只是個單純的物體,還蘊藏著我們自己或父母抱持的無數價值觀。
因此,丟東西這件事本身等同於捨棄自己的價值觀。無論是我們或父母,一路走來皆遵循著這些價值觀,丟掉這些價值觀,就像是否定我們自己的存在。年歲比我們長的父母,心中一定會湧現強烈的失落感。會有這個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大多數無法擺脫既有價值觀的人,都會問我下列問題:
問這三個問題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會問別人(例如我) 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所有物。老實說,那些都不是我的東西,我根本無權處置,所以別人問我這些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丟與不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丟了之後會不會感到困擾也是自己的感覺,該從哪樣東西丟起全憑自己決定。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圖片來源:pixta)
可是,我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如何處理自己的東西,是全憑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於是拚命找別人幫我們做決定。一旦找不到這樣的人,就無法付諸行動。結果,就是在家裡囤積越來越多雜物。
遺憾的是,即使問我「我應該將這個東西丟掉,對不對?」我也沒有任何權利與資格背書,告訴你該不該丟。
我可以理解「不知道該不該丟」的心情,不過,就算讓別人幫你決定,你的疑惑還是存在,不會消除。因為你依賴的是他人,不是自己。自己該尊重的,不是身為旁人的山下英子的決定,而是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自己才是對自己最有權威的人。即使提問者依照我說的話把東西丟掉,下次他要做其他決定時,還是會不知所措,開始請求別人的認同、求神問卜、聽信大眾媒體的說法或尋找其他專家背書。
斷捨離的精髓就是擺脫依賴的人生。
斷捨離的奧義就是走出自己的人生。
斷捨離是我們脫離父母最好的方法,儘管疑惑、儘管迷惘,斷捨離的鐵則之一就是自己做決定。
繼續閱讀:
更多《父母家的斷捨離》的文章:
《父母家的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
本文經太雅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