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摩擦症候群」:被忽略的中老年人膝痛原因-《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內側摩擦症候群」:被忽略的中老年人膝痛原因-《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退化」性膝關節炎其實不是退化,而是所謂「內側摩擦現象」引發的「內側摩擦症候群」。

時報文化

2017/09/12

瀏覽數 34,544



作者/呂紹睿

膝痛是影響中老年人健康常見的症狀,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雖然是公認引起年輕族群膝痛的原因,卻鮮少在中老年族群被提及或探討。


▍  「內側摩擦症候群」是中老年族群膝痛的原因嗎?

本前瞻性研究計畫針對「內側摩擦症候群」在中老年族群的發生率,以及各種臨床表現深入探討,並追蹤、分析以關節鏡手術治療此症候群的長期療效。

共有屬於一百六十九位年齡超過四十歲病患的二百三十二個長期疼痛的膝關節被納入研究(四十一至八十二歲,中位數:六十三歲。以單一膝關節為研究對象,大部分病患是兩側有問題!)。

我們詳細記錄他們的臨床診斷、誘發因素、自覺症狀以及理學檢查表徵,在以關節鏡確認診斷後,分析這些臨床表徵對於診斷「內側摩擦症候群」的敏感性及特異性。

 
膝蓋痛 
(圖片來源:pixta)

對於經關節鏡確診「內側摩擦症候群」的病患,我們進一步觀察並分析他們的放射線及關節鏡檢查表現,並施予「關節鏡內側放鬆手術」。手術治療效果以病人主觀滿意度以及美國膝關節學會疼痛評量標準評核。


▶ 結果發現:「內側皺襞」及相關「內側摩擦現象」在本研究病人群的發生率為  95%,而「退化」性膝關節炎在他們的臨床診斷中占最高比率( 88.4%)。

疼痛、活動時有異物摩擦感以及理學檢查的局部壓痛是敏感性較高的診斷依據;有膝關節受傷史、理學檢查的局部壓痛以及可觸及的條狀物是特異性較高的診斷依據。


確定診斷患有「內側摩擦症候群」的膝關節,大多可以「關節鏡內側放鬆手術」做確切的治療。經本研究三年的追蹤,有 85.5%的膝關節得到滿意的治療結果。


▶ 結論:「內側摩擦症候群」是中老年族群常見卻被忽略的膝痛原因之一,若能得到確定診斷,可藉由「關節鏡內側放鬆手術」得到有效的治療。

此外,本研究發現「內側摩擦症候群」與「退化性膝關節炎」有高度共存性,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推薦閱讀:

1. 百歲人瑞改善膝關節,靠得原來是「重訓」?

2. 拯救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緩解篇

 
膝蓋痛
(圖片來源:pixta)

更多《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的文章:
 
膝關節的運動及保健迷思

置換人工膝關節是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最佳方式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作者/呂紹睿
本文經時報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時報文化

時報文化

出版媒體

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上櫃的出版社。 出版品種類繁多,包括:經典文學、大眾文學、人文科學、史哲文化、生活品味、商業財經等。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