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抱起擬真娃娃 失智阿嬤不哭了

溫馨!抱起擬真娃娃 失智阿嬤不哭了

職能治療師趙崑陸首次上課就發現,長輩願用患部手臂來擁抱娃娃,努力哼唱出勉強的兒歌,嘴角帶笑、眼神專注,全心全意投入照顧者的角色。 透過娃娃治療,引導操作餵奶瓶、包尿布,可讓長輩多活動肢體,也能安撫長輩情緒、轉移問題行為,讓照護者、家屬都更輕鬆。

元氣網

2018/02/28

瀏覽數 19,739



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即時報導

 

「不要冷到囝仔,不捨啊!」照護失智症患者的輔助療法相當多元,屬於懷舊型態的「娃娃治療」近年也引進台灣,臨床治療師發現,早期華人社會男性普遍較少親自照顧小孩,娃娃治療對阿嬤比對阿公有效果。

 

「娃娃治療」目前還不是一項正式的治療方式,但中度、重度失智症長輩抱著擬真娃娃,因認知混淆,會認為這是真的孩子,透過照料娃娃的生活起居,彷彿讓長輩回到往昔打理家務、照顧小孩的記憶中,心靈獲得寄託。

 

台北市私立貴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督導張妤安1年前著手相關研究,並在機構內開課。職能治療師趙崑陸首次上課就發現,長輩願用患部手臂來擁抱娃娃,努力哼唱出勉強的兒歌,嘴角帶笑、眼神專注,全心全意投入照顧者的角色。

 

前幾天一堂娃娃治療的擦臉課,81歲的春玉阿嬤重度失智,左手行動不便,但會仔細用手帕四角替娃娃擦臉,動作細膩溫柔;幫娃娃換衣服時,因最近天氣冷,治療師拿出短袖的嬰兒服,阿嬤說,「會冷不行」冬衣才同意,還催促治療師快一點別冷到孩子。

 

103歲的陳阿祖也重度失智,滿懷憂鬱時常哭泣,抱起娃娃,情緒平穩很多,邊搖晃邊哼唱兒歌,直說「眼睛睜大大看人,就勾錐」;她認為自己正在替一位工作忙碌的爸爸帶小孩,口中不時叨念孩子的爹「他很忙」。

 

(圖片來源:photo AC)

 

83歲的阿華阿嬤早年是北投地區掌家的老板娘,非常有生意頭腦,抱著娃娃說,「一個月收兩萬元」,她認為自己在當保姆幫人帶小孩,治療師抱起另一個娃娃問「這個也給妳帶好不好?」阿嬤說,「太多了,太累,要漲價,4萬」,讓治療師會心一笑。

 

趙崑陸說,透過娃娃治療,引導操作餵奶瓶、包尿布,可讓長輩多活動肢體,也能安撫長輩情緒、轉移問題行為,讓照護者、家屬都更輕鬆。

 

張妤安說,國外文獻顯示娃娃治療對男女長輩皆適用,但觀察發現在台灣卻只對女性較有效果,可看出早期社會男性較少直接照顧孩子經驗。還有治療師發現,一群阿嬤抱著娃娃會聊起育兒經,阿公則會對娃娃說「帶你去公園七逃(台語,玩耍)」。

 

雲林縣林內鄉同仁仁愛之家推行娃娃治療4年,董事長林金立說,每4至5位失智長者,就有1位可對娃娃產生連結,目前約11名長輩接受娃娃治療,全部都是女性,男性部分有試過,但對娃娃沒有反應,是很有趣的現象。



本文經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不要輕忽老年憂鬱症,恐誘發失智症

2. 非藥物療法-動物輔療:請你相信,單純的付出就是一種療癒




關於元氣網>>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官網:https://health.udn.com/health/index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元氣網的其他文章:

●  運動流汗可預防失智 專家:建議多做有氧運動

●  老人營養不良多 醫師:最佳體重是「過胖」


 —
 
元氣網

元氣網

健康資訊平台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