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照顧失智症:把握八重點,務必要「轉移注意」-《當最愛的人失智》
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照顧失智症:把握八重點,務必要「轉移注意」-《當最愛的人失智》
當失智者抱怨物品被偷,有人想害他等精神行為症狀時,倘若轉移不了,建議嘗試拖延大法,例如推說「此事需謹慎應對,會等其他兄弟姊妹相聚時,研究如何處理……」
寶瓶文化
2017/04/12
瀏覽數 178,859

作者/蔡佳芬 醫師
如果問一個有經驗的失智照護者,哪一招才是最重要的照顧心法?是耐心、愛心,還是同理心?
其實最常用的一千零一招,是「轉移注意力法」,姑且稱之為「移心大法」。在本書的其他章節也有提到,雖然好像只是一招,但如果時機掌握得好,加上經驗的累積,也能變化出千千百百的「子招式」。
舉例來說,當失智者氣呼呼地質問我,媳婦怎能偷走她的東西時。
一、我們必須試著不採取質問的態度。千萬別說:「你有證據嗎?」
二、也盡量別以評價的方式來安撫他,例如:「那個東西不值錢,怎麼可能有人會要。」
三、我們通常會讓失智者述說一下,回饋給他目前的感受,例如對他說:「你聽起來很生氣……」或是:「你感覺很傷心……」
四、接著,在「不說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地給予一些尋常的安慰,例如「生氣對你身體不好。」或是:「你這樣傷心,我們也覺得很難過。」等。
五、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轉移話題」,不然招數很快就會用盡。可以聊聊那個東西對他為何如此重要,是否有其他物品可以替代。
六、甚至把握機會「岔開話題」,也就是二度轉移話題。可以從身體健康比較重要,接著問:「天氣變化,是否有覺得不適……」等。
七、那麼,是否還有第二招呢?可以試試「拖延戰術」。
當失智者抱怨物品被偷,有人想害他等精神行為症狀時,倘若轉移不了,建議嘗試拖延大法,例如推說「此事需謹慎應對,會等其他兄弟姊妹相聚時,研究如何處理……」
有些時候失智者的妄想對象是外籍看護,會出現辭退看護的要求,但可嘗試推說:「現在申請不易,家中需要人手協助……」等。
當失智者重複要求煮食或吃東西時,可推說:「用餐時間尚未到……」、「菜色尚未買齊……」、「今日特別節日,要等待家中某某成員回來共享大餐……」等。
那麼如果第一招用了,第二招也用了,藥物治療嘗試了,非藥物治療也用上了,甚至哭求、威嚇、謊言、冷處理,什麼該用與不該用的招數都用了,都還是沒效果呢?
八、俗話說山不轉路轉,他不轉,我們就要先轉,此時建議轉念「等字訣」。
大家不免要數落我:「醫生,你這樣講很遜,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其實不然,我在臨床看診時,也曾經與許許多多的家屬進行過詳細的討論,評估精神行為症狀對失智者本人及其家屬照顧者的影響之後,倘若影響不大,也會做出:「那就再觀察看看……」的結論。
有時是評估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顯然超過失智者所能承擔,也可能會做出順其自然的決定,也就是等等看,看症狀是否自然隨病程改變而減弱或消失。
等等看,是否有較適合的醫療介入時機。
等等看,失智者身體健康情況改善後,是否還有調整治療計畫的可能。
我在撰寫此章節時,說巧不巧遭逢了據說是某地近半世紀以來最大的風雪,導致飛機停駛,困坐在機場內,窗外是零度以下的冰封世界。
等了一整天,班機依然無法起飛,後來甚至露宿機場內,再續續等待第二天,最後終於守到雪停天晴,雖然疲倦狼狽,終究安然返抵家門。
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就像是不知何時會襲來的風雪一般,再怎麼嚴峻,也會有停歇的時候。
隨著失智症的病程進展,失智者的症狀也會有些改變。過去讓家屬或照顧者困擾的症狀,過些日子,可能就會趨緩,當然也可能再有其他的症狀。
就如同面對大自然的冰雪風暴一般,當以人之力無法抵擋時,建議措施以安全為主要考量。
在保護失智者和他人的前提下,只要沒有傷害性,就靜待這些症狀逐漸消融。
▍ 照顧失智者,並沒有絕對的方法
失智症的照顧心法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標準,有時需要激發創意,有時需要彙整經驗。
以上介紹的則是以「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的建議準則為出發點所寫的心得。當你發現照顧失智者會讓你莫名其妙地火大,時常想要奪門而出,動不動就掉淚時,請記得放慢步調,調整呼吸,試著理解,他不是故意的。
我衷心建議,此時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是否有其他的處理方式,也鼓勵參與由照顧者所組成的互助團體,或是安排「短期喘息照護」等。
學會心法,讓失智照護能更適當與順利。
繼續閱讀:
更多《當最愛的人失智》的文章:

《當最愛的人失智》作者/蔡佳芬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如果問一個有經驗的失智照護者,哪一招才是最重要的照顧心法?是耐心、愛心,還是同理心?
其實最常用的一千零一招,是「轉移注意力法」,姑且稱之為「移心大法」。在本書的其他章節也有提到,雖然好像只是一招,但如果時機掌握得好,加上經驗的累積,也能變化出千千百百的「子招式」。
一、我們必須試著不採取質問的態度。千萬別說:「你有證據嗎?」
二、也盡量別以評價的方式來安撫他,例如:「那個東西不值錢,怎麼可能有人會要。」
三、我們通常會讓失智者述說一下,回饋給他目前的感受,例如對他說:「你聽起來很生氣……」或是:「你感覺很傷心……」
四、接著,在「不說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地給予一些尋常的安慰,例如「生氣對你身體不好。」或是:「你這樣傷心,我們也覺得很難過。」等。
(圖片來源:pixta)
五、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轉移話題」,不然招數很快就會用盡。可以聊聊那個東西對他為何如此重要,是否有其他物品可以替代。
六、甚至把握機會「岔開話題」,也就是二度轉移話題。可以從身體健康比較重要,接著問:「天氣變化,是否有覺得不適……」等。
七、那麼,是否還有第二招呢?可以試試「拖延戰術」。
當失智者抱怨物品被偷,有人想害他等精神行為症狀時,倘若轉移不了,建議嘗試拖延大法,例如推說「此事需謹慎應對,會等其他兄弟姊妹相聚時,研究如何處理……」
有些時候失智者的妄想對象是外籍看護,會出現辭退看護的要求,但可嘗試推說:「現在申請不易,家中需要人手協助……」等。
當失智者重複要求煮食或吃東西時,可推說:「用餐時間尚未到……」、「菜色尚未買齊……」、「今日特別節日,要等待家中某某成員回來共享大餐……」等。
那麼如果第一招用了,第二招也用了,藥物治療嘗試了,非藥物治療也用上了,甚至哭求、威嚇、謊言、冷處理,什麼該用與不該用的招數都用了,都還是沒效果呢?
八、俗話說山不轉路轉,他不轉,我們就要先轉,此時建議轉念「等字訣」。
大家不免要數落我:「醫生,你這樣講很遜,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圖片來源:pixta)
有時是評估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顯然超過失智者所能承擔,也可能會做出順其自然的決定,也就是等等看,看症狀是否自然隨病程改變而減弱或消失。
等等看,是否有較適合的醫療介入時機。
等等看,失智者身體健康情況改善後,是否還有調整治療計畫的可能。
我在撰寫此章節時,說巧不巧遭逢了據說是某地近半世紀以來最大的風雪,導致飛機停駛,困坐在機場內,窗外是零度以下的冰封世界。
等了一整天,班機依然無法起飛,後來甚至露宿機場內,再續續等待第二天,最後終於守到雪停天晴,雖然疲倦狼狽,終究安然返抵家門。

(圖片來源:pixta)
隨著失智症的病程進展,失智者的症狀也會有些改變。過去讓家屬或照顧者困擾的症狀,過些日子,可能就會趨緩,當然也可能再有其他的症狀。
就如同面對大自然的冰雪風暴一般,當以人之力無法抵擋時,建議措施以安全為主要考量。
在保護失智者和他人的前提下,只要沒有傷害性,就靜待這些症狀逐漸消融。
失智症的照顧心法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標準,有時需要激發創意,有時需要彙整經驗。
以上介紹的則是以「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的建議準則為出發點所寫的心得。當你發現照顧失智者會讓你莫名其妙地火大,時常想要奪門而出,動不動就掉淚時,請記得放慢步調,調整呼吸,試著理解,他不是故意的。
我衷心建議,此時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是否有其他的處理方式,也鼓勵參與由照顧者所組成的互助團體,或是安排「短期喘息照護」等。
學會心法,讓失智照護能更適當與順利。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更多《當最愛的人失智》的文章:
《當最愛的人失智》作者/蔡佳芬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