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髖部骨折每五人有一人一年內死亡 治療骨鬆降死亡風險

    4456 人瀏覽
    現今手術技術與醫療器材進步許多,病患的恢復速度也較過往快,所以手術後的復健與後續的骨質疏鬆治療更顯重要。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目前也有口服與長效針劑等多種選擇,可以依照個病患別狀況來決定。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

    72歲的王太太,在退休後一直擔任孫子就讀國小的導護志工,每天清早趕在孩子上學交通時間前,就到校門口幫忙引導孩子們平安通過馬路。這一天清晨氣溫稍低,她覺得全身比較僵硬,在快要到志工站崗的位置時突然重心不穩滑了一跤,屁股著地,這一跌就摔斷了骨頭。王太太在急診室照完X光後發現是股骨頸骨折,是髖部骨折的一種,需要置換人工髖關節。

    手術後,骨密度檢查發現王太太有骨質疏鬆,骨密度T值是負2.8(正常值不得低於負1),難怪一跌倒就造成骨折。王太太在醫師建議之下,除了補充鈣質、復健運動之外,也使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來避免再次骨折。


    ▍國際研究證實 治療骨鬆防骨折與死亡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吳至行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可謂是老人的隱形殺手,一旦造成骨折,不但之後的行動力受限,死亡風險更是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積極治療。根據國際間的研究,治療骨質疏鬆不但可以預防再次骨折,竟然也可以降低死亡風險,所以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正積極推展骨折聯合照護服務,目標是讓所有患者接受的骨密度篩檢與適當的治療。


    ▍髖部骨折死亡率比癌症高 治療降風險

    吳醫師表示,根據台灣本土資料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約為1至2成,比許多癌症還要高。若有使用適當的骨質疏鬆藥物治療,死亡風險可以大幅下降3成。有規律使用的患者甚至可以下降7成以上。再次說明骨質疏鬆的治療除了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折風險之外,也可以減少死亡的威脅。





    ▍術後復健、骨鬆治療技術進步 改善生活品質

    收治王太太的成大醫院骨科部戴大為醫師,在自己的著作「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也提到,自己的外婆就是在髖部骨折後很短時間就過世。身為家屬的震撼,讓他願意全力投入骨質疏鬆的治療與防治,目前擔任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

    戴醫師表示,現今手術技術與醫療器材進步許多,病患的恢復速度也較過往快,所以手術後的復健與後續的骨質疏鬆治療更顯重要。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目前也有口服與長效針劑等多種選擇,可以依照個病患別狀況來決定。現今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完成手術,而是幫助病患儘可能恢復行動力、避免再次跌倒骨折、改善生活品質、盡可能延長健康餘命。(文/吳至行、戴大為醫師提供)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統計:髖骨骨折1/5死 多臥床導致
     
    2.
    脊椎骨折導致癱瘓?醫師建議長輩勇於接受脊椎手術
     


    關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官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