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退化,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延緩退化,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關鍵就是想方設法讓患者感覺到「過程」,所以事情不是「做完」就好了,而是要讓患者真實體會到「做過了」。就照顧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呢。
寶瓶文化
2023/06/14
瀏覽數 7,360

文/ 陳乃菁
▍用餐這件事,其實是有「過程」的
平日裡,黃先生就和一般家屬一樣,用心為妹妹把食物烹煮好後端上桌,然後叫黃小姐來吃飯,因此黃小姐的用餐過程很短,除了吞嚥的速度快之外,更因為對她來說,「吃飯」這件事是從拿起筷子開始,很快吃完後,她也不負責洗碗,所以當她放下筷子,吃飯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在這個過程中,患者是被人「服侍」的,她只負責「吃飯」這個步驟,時間短、步驟單純,若是用餐過程中還是自己一個人獨食,那就難怪她很難記得「啊,我剛才吃飯了」這件事了。
▍增加「吃飯」的參與感,留下印象深刻的過程
那麼,我們能不能改變一下這個過程呢?我這樣告訴黃先生:
「或許你可以邀請她陪你去買菜,回家後再一起進廚房洗菜、煮菜,分工合作端上桌或擺餐具,接著大家一起吃飯,邊吃邊談談日常生活。
吃完後不可以筷子一丟就走,要等大家都吃完、一起收拾善後,有時晚餐結束還可以配合垃圾車到來的時間,讓她一起出門丟垃圾、順便散散步。
這樣的安排對患者的延緩退化有幫助,更能讓你嘗試看看,能不能減少妹妹說『沒吃過飯』的頻率。」
「假如不自己煮,改買便當,這個方法還是可行的。例如,先討論一下要買哪一家便當,決定好後一起出門,兩個人一路聊著要點什麼菜色來吃,藉由討論來加深印象。
買好便當,當場坐下來吃或者帶回家吃都可以,總之就是吃慢一點,狼吞虎嚥本來就對健康不好。你和妹妹吃飯後一起回家的路上,還可以再問問剛才吃得如何、下次要換哪一家之類的。」
說到這裡,黃先生應該是聽懂我的意思了,關鍵就是想方設法讓患者感覺到「過程」,所以事情不是「做完」就好了,而是要讓患者真實體會到「做過了」。就照顧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呢。
黃小姐還年輕,但這樣的照顧原理依然可以沿用在以年長者為主的失智症患者身上。對許多老人家來說,吃飯量少、選擇性不多,若又加上子女工作忙碌,許多時候是買了便當來探望,但飯菜往桌上一擺就繼續忙碌,讓老人家獨坐桌角進食。
這個用餐過程對他來說,就不會是一件快樂到足以記憶的事情,難免會忘記自己已經吃過了。
因此,面對患者「忘了吃過飯」這樣的老問題,讓我們嘗試換個角度來面對,捨棄掉「求快」的想法,讓照顧一事真正回歸到「生活照顧」,有時候緩下來過日子,才能讓患者和照顧者同時受惠。
▍乃菁醫師與你一起探索「生活日常不放空、不健忘的方法」
我最常舉容易被遺忘的事情為例。像是吞藥,連我們這些成熟的成年人,有時候都會恍惚著想:「我到底吃過藥了沒?」
尤其當我們正忙碌時,吃藥這件事情會被用「順手一做」的方式完成,導致我們也常常需要思考:「我今天綜合維他命吃了嗎?」
這是我們的心情,也是爸媽想不起有沒有吃藥的心情。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提供幫助呢?
1. 吃藥時,跟吃飯做一個連結,一定要吃飯前(後)吃藥 。
2. 吃藥時,一定要唱一首歌才能吃藥。
創造出複雜連結的事情,讓這件事不再被輕飄飄帶過。
繼續閱讀:
1. 【愛長照 照顧暖心小聚】失智症照顧者曾憂鬱纏身 無憾面對人生離別(5/26線上場次)
2. 【愛長照 照顧暖心小聚】照顧失智家人的困擾 乃菁醫師來聊聊(12/16週年線上場次)
更多《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的文章: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
作者/陳乃菁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