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留下懊悔!憂鬱症會有連鎖效應,自殺者會留下更多痛苦給家人-《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

不要留下懊悔!憂鬱症會有連鎖效應,自殺者會留下更多痛苦給家人-《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

高齡老人的子女大多處於四十到五十幾歲的年齡層,本身即是「憂鬱症的好發世代」,而父母的自殺很可能成為憂鬱症的引爆點,讓他們緊接著成為急需治療的重鬱患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11/25

瀏覽數 18,648



文/和田秀樹
 

親人的過世,對在世者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打擊。
 
因為
癌症或車禍等意外去世雖然會造成衝擊,但親人若死於自殺,自殺者遺族遭受的心理創傷會更為深刻。
 
想想看,某個早晨,自己跟平常一樣去叫爺爺起床,卻發現他已經在房間裡上吊自殺了,這對家人來說會是多麼巨大的傷痛,簡直令人難以想像。
 
或者,在家鄉獨居的年邁父母突然自殺了,身為子女想必會極度痛苦,懊悔自己「應該要更常回去探望爸媽」,或是「為什麼沒在事態演變至此之前發現異狀」,導致往後的人生一直活在自責之中。
 
高齡老人的子女大多處於四十到五十幾歲的年齡層,本身即是「憂鬱症的好發世代」,而父母的自殺很可能成為
憂鬱症的引爆點,讓他們緊接著成為急需治療的重鬱患者。
 
憂鬱症
(圖片來源:pexels)
 
還有一些人則會有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每次回想父母自殺時受到的衝擊,就會陷入恐慌。
 
如果一年間的自殺人口中約有一萬二千人是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那麼就有比自殺老人多出數倍的幾萬名家屬,會成為在痛苦中掙扎的自殺者遺族。
 
為了不讓自殺者遺族再增加,我們需要確實做好老年人的自殺防治,而在這之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憂鬱症老人受到忽視的現狀。
 
只要身旁的家人能夠多關注老人家,
一發現異狀便送他們到醫院就診、確認是否為憂鬱症,並在確診後立刻接受適切的治療,老年憂鬱症的治療效果就會比一般憂鬱症更理想。這是身為老年精神醫學專家、並且累積長期臨床經驗的我,在一開始就想向大家強調的重點。
 
然而,就如下一章起會詳述的內容,憂鬱症老人所呈現的各種症狀,經常會被視為「年紀大了所以也沒辦法」的結果。
 
治療
(圖片來源:pexels)
 
比方說,每天清晨四、五點起床,半夜醒來好幾次的失眠症狀;或是明明以前常外出購物或旅行,現在卻興致盡失,每天都宅在家裡不出門等,也經常被「果然是老了」這種說法輕易地敷衍、忽視。
 
根據二○一一年《高齡社會白皮書》的統計,日本已經進入全國人口有二三.一%,亦即大約每四人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的時代,而且今後高齡者的人數還會持續增加,因此一般大眾也必須對老年憂鬱症有更充分的了解。
 
【編註:根據二○一八年最新資料,日本的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二七.七%;台灣則占一四.○五%,每七人就有一人是老年人,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繼續閱讀:
 
1. 殺人於無形的文明病-別輕忽老人憂鬱的摧毀力
 
2.
負面情緒不是病 找出「癥結點」

 

更多《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的文章:
           


他是憂鬱,不是失智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心病》
作者/和田秀樹
本文經仲間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