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健】淺談肌肉張力、肌力、肌耐力的區別
【中風復健】淺談肌肉張力、肌力、肌耐力的區別
肌耐力指的是肌肉長時間維持收縮或反覆出力的能力,它與肌肉供氧能力及能量代謝有關。肌耐力越好,身體越能持久地完成動作,不容易疲勞。
職能治療師 許世昌
2018/09/10
瀏覽數 42,378

文/許世昌 職能治療師
很多人不太清楚肌肉張力、肌力和肌耐力之間的差異,甚至容易混淆。這三者對於我們的日常活動、運動表現,甚至是復健過程都非常重要。以下用簡單的方式說明它們的定義、評估方式和如何改善。
✔ 肌肉張力(Muscle Tone)是什麼?
肌肉張力指的是肌肉在放鬆時的基本緊繃程度,它是由我們的大腦與神經系統來調節的。適當的張力可以讓我們維持良好的姿勢與穩定的動作,張力太高或太低都可能影響身體功能。
舉例說明:
可以想像橡皮筋:新的橡皮筋有彈性,可以維持原本的形狀;但用久了變鬆,就容易變形。肌肉張力也是如此,正常的張力能幫助我們維持姿勢,而張力異常可能導致無力或動作不協調。
怎麼測量:
1. 徒手測試(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用手去感覺肌肉的緊繃程度,常用於檢查痙攣。
2. 儀器測量(肌電圖, EMG):透過儀器來測量肌肉的電活動,了解肌肉的張力狀態。
如何改善:
如果張力太高(痙攣),可以透過拉筋、電刺激(NMES)、熱敷或肉毒桿菌素注射來降低肌肉緊繃度。
如果張力太低(低張),可以透過促進性運動(如PNF)、重量訓練來提升肌肉的張力。
✔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什麼?
肌力就是肌肉發揮最大力量的能力,影響我們抬東西、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動。肌力的強弱和肌肉的大小、神經控制有關。
怎麼測量:
1. 徒手肌力測試(MMT, 0-5 級):透過施加阻力來評估肌力強度,常用於復健。
2. 握力測試:用握力計測量手部的力量,可間接反映全身肌力。
3. 等速肌力測試:透過專業設備測量不同角度的肌力表現,通常用在運動員或復健患者身上。
如何增強:
1. 重量訓練(如啞鈴、彈力帶訓練):能有效增加肌肉力量。
2. 等長收縮訓練(如牆推、靜態深蹲):適合肌力較弱、剛開始訓練的人。
(圖片來源:photoAC)
✔ 肌耐力(Muscular Endurance)是什麼?
肌耐力指的是肌肉長時間維持收縮或反覆出力的能力,它與肌肉供氧能力及能量代謝有關。肌耐力越好,身體越能持久地完成動作,不容易疲勞。
舉例說明:
如果你拿著一個東西,剛開始沒問題,但過一段時間手就痠了,甚至快拿不住,這代表你的肌耐力不足。
怎麼測量:
1. 局部肌耐力測試:例如仰臥起坐、俯臥撐,測試特定肌群的耐力。
2. 心肺耐力測試(如 6 分鐘步行測試, 6MWT):適合長期照護或復健患者,評估整體耐力狀況。
如何增強:
1. 高重複、低強度訓練(如徒手深蹲、長時間握力訓練):可以提高局部肌耐力。
2. 循環訓練(Circuit Training):結合多種動作,提升全身耐力。
3. 心肺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增加心肺耐力,間接幫助肌肉的持久力。
(圖片來源:photoAC)
✔ 結論
肌肉張力、肌力和肌耐力雖然彼此相關,但它們代表不同的功能,對日常生活和運動表現影響很大。透過適當的評估和訓練,我們可以針對個人需求來調整,進一步提升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
如果你有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以獲得適合你的評估與訓練建議!
原文經許世昌職能治療師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中風照顧】在家聰明做復健
2. 給正在中風復健途中的朋友們:「我想我是幸運的人,因為三大原因,讓我日漸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