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腸道已不堪虐待!預防腸道致癌之道-《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

台灣人的腸道已不堪虐待!預防腸道致癌之道-《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

根據過去的研究,因為遺傳因素而罹患大腸癌的患者僅佔百分之二~五左右,而高油脂、高熱量、低纖維食物已是公認的大腸癌危險因子,導致了菌叢失衡和體內的慢性發炎,這正是造成大腸癌的機轉。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8/05/07

瀏覽數 24,538


 

作者/何兆芬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再加上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根據二○一一年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台灣罹癌人數不斷增加,其中又以大腸癌的罹患人數最多,平均每三十七分鐘就有一人得到大腸癌,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十大癌症之中,大腸癌長期盤踞在台灣男性首位,女性第二位。過去一直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的好發疾病,但是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再加上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如三聚氰胺毒物、餿水油事件、塑化劑、毒澱粉等,台灣人的腸道已經不堪虐待了!


大腸癌化的機轉與腸道菌也有相關,大致的路徑如下:


1. 腸胃道吸收了致癌物質後,由肝臟代謝,轉至腸道,再由腸道菌轉化成致癌的活性成分,如氨。


2. 食物中的致癌物(如香腸、火腿這類加工紅肉中的硝酸鹽,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直接由腸道菌轉化成致癌的活性成分如:亞硝酸鹽。


3. 腸道菌的代謝物是致癌物如吲哚、酚、亞胺等。


4. 腸道菌處理過量膽汁酸製造代謝成次級膽汁酸。

 

 

▍  預防腸道致癌之道

目前認為要避免腸道致癌的機轉是:

 

1. 菌叢生態平衡。

2. 腸道蠕動正常。

3. 膽酸代謝路徑正常。

 

菌叢生態平衡


發炎和癌症的關係是近年來醫界研究的大熱門,要如何恢復大腸黏膜的健康,是全世界要共同面對的健康課題。


腸道

(圖片來源:pexels)

 

根據過去的研究,因為遺傳因素而罹患大腸癌的患者僅佔百分之二~五左右,而高油脂、高熱量、低纖維食物已是公認的大腸癌危險因子,導致了菌叢失衡和體內的慢性發炎,這正是造成大腸癌的機轉。

發炎性大腸疾病的病人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在這群病人的腸道菌中,厚壁菌門和梭狀菌門相對較多!

很多研究發現,大腸直腸癌病人的腸道菌叢不平衡,而健康者的腸道菌叢是平衡的,雖然目前沒有找到柯霍氏法則的病原菌,但是菌叢失衡、屏蔽受損和發炎反應的惡性循環,大家需要盡速矯正。希望藉由益生菌、益生元、甚至菌種的移植,使腸道恢復到菌叢平衡的狀態,維持腸道菌叢的健康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工作。

 


腸道蠕動正常


便祕的定義是一週排便少於三次,但「次數」並非一個完美標準,因為臨床上有人雖然排便次數大於、等於一週三次,就診時仍會主訴「排便用力」、「下腹脹」、「大便硬得像羊屎」,或是「排便後覺得解不乾淨」。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如下:

1. 原發蠕動異常。
2. 藥物引起,如抗憂鬱藥、含鈣或鋁的制酸劑、鈣離子阻斷劑等。
3. 系統性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巴金森氏症等。
4. 缺乏運動。
5. 飲食缺乏纖維。
6. 壓力與焦慮。

 

纖維攝取
(圖片來源:pixabay)

 

當發生便祕時,治療上第一步是衛教病人,請務必在食物攝取上增加纖維攝取量,達到一天二十~三十克。

 

台灣的外食比例甚高,便當、小吃往往以白米、白麵、肉類為主,當中纖維質食物的比例常是不足的。


而加工食品,例如零食、餅乾、麵包、泡麵這類國人常拿來解饞的食品,同樣也嚴重缺乏纖維質,當我們每天的飲食都被外食、加工食品填滿時,就會缺乏腸道菌叢所需的纖維質。


纖維質也是「益生元」的一種,分可溶性纖維與不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吸水後會膨脹,形成凝膠物質,是腸道菌發酵時所需的重要營養物,同時可延長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進而減緩糖分分解和吸收速度,防止血糖急速上升,並可與脂肪酸結合,降低膽固醇。


不可溶性纖維不會溶於水,但可以增加糞便的質量,同時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糞便的柔軟性,也有刺激腸蠕動的作用,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預防大腸癌化反應。若每天大號時發現糞便過少,代表所吃的不可溶性纖維不夠。

 

熱量攝取

(圖片來源:pixabay)

 

纖維質食物攝取太少,不僅會造成腸道發酵不足,也會導致熱量不足。根據研究,老鼠每日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總卡路里(熱量)是來自於短鏈脂肪酸,而人類約有百分之五~十五的熱量來自短鏈脂肪酸。而短鏈脂肪酸的濃度,正有賴於我們每日吃進纖維質食物的多寡。

 

 

▍  纖維食物的來源為植物,大致可區分如下

 
  • 可溶性纖維:果膠、樹膠、植物膠、寡醣等屬之,主要來源有豆子、蔬菜、水果、木耳、洋菇等。 
     
  • 不可溶性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屬之,主要來源有全榖、根莖類、果皮、蔬菜、豆類等。
 
 

繼續閱讀:  

1. 強免疫不生病,關鍵在「平衡」!3食物養出一腸好菌

 

2. 王明勇獨門食療養生法:這2樣加水喝,有效清腸排毒

 


更多《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腸胃專科醫師整合最新醫學研究,斷絕過敏、慢性病、壓力情緒、免疫失調 新世代腸道重建療法!》的文章:

   

 https://lh5.googleusercontent.com/UqlzRw-b3BLYv37jp8sDOkmJsY5D9VQHIFDyQJ74AjNlTDR_FdBfTg4KY8abmuR91U5CwXbdgBUzrdrLqYhQYMQv3xTlJEIHtEZPy8314Bb8SEvenb7Lyy3nl-zk44oltDaFVzWQ

《身體不健康,腸漏先知道:腸胃專科醫師整合最新醫學研究,斷絕過敏、慢性病、壓力情緒、免疫失調 新世代腸道重建療法!》作者/何兆芬

本文經三采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三采文化Suncolor

三采文化Suncolor

閱讀在生活中不曾改變,它讓我們看見一句話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人生。 一本書的力量,足以改變全世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