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安醫師:走一段無悔的人生,你需要的是靈性陪伴(二)痛苦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經驗

許禮安醫師:走一段無悔的人生,你需要的是靈性陪伴(二)痛苦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經驗

師父有跟他表達什麼嗎?沒有,就「莫名其妙」跪下去然後哭,當下無可名狀的那個片刻,就是「靈性時刻」。有話可說,都是語言所塑造出來的,比較可能是情緒或是社會;要無話可說,沒有辦法表達的時候,才是靈性,所以這個很困難。

許禮安 醫師

2017/05/24

瀏覽數 25,773



陪伴
(圖片來源:pixta)
 
 

▍  靈性就是無可名狀之境
 
靈性完全沒有辦法定義。不過,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當你用語言文字都無表達的時候,它有可能是靈性。有某些片刻是無話可說的莫名其妙,那是「靈性時刻」。
 
走一段無悔的人生,你需要的是靈性陪伴(一):情緒表達不是人人都會

例如:台灣人登上玉山,當下天地與我合一、宇宙萬物與我同在,只能發出一聲:「啊!」最原初最簡單的那聲「啊」,代表千辛萬苦終於攻頂那種種說不出來的感動,事後要描述就是多餘的了,已經不是原初的那個處境與時刻。
 
再例如,用宗教界來講,很多很有德行的大師父,信徒第一次見到他,師父都還沒開口,跪下來當場痛哭流涕、泣不成聲。你問他:「當時發生什麼事情?」他說:「我也不知道在哭什麼」,這就是真話。假如他事後跟你描述說:「因為我感受到師父的偉大和慈悲,所以我看到師父就跪下去一直哭」,這可能就是假話。
 
師父有跟他表達什麼嗎?沒有,就「莫名其妙」跪下去然後哭,
當下無可名狀的那個片刻,就是「靈性時刻」。有話可說,都是語言所塑造出來的,比較可能是情緒或是社會;要無話可說,沒有辦法表達的時候,才是靈性,所以這個很困難。
 
靈性
(圖片來源:pixta)
 
我講親身經驗:法鼓山聖嚴法師曾經來花蓮慈濟醫院參觀,慈濟的貴賓來參觀就一定會到心蓮病房(安寧病房),那是我弄出來的,我就在那裡上班。
 
當時我只距離聖嚴師父半公尺,舉手就可以摸到,接待人員向他介紹說:「許醫師是負責這個病房的醫師。」然後他老人家看著我,他什麼話都沒有開口,我就很害怕了。
 
「挫咧等」!就很緊張,然後他眼神看過來,我就覺得這輩子做過的壞事都被他看到了。我事後回想為什麼怕他開口?我都開玩笑說:「我當時很怕他開口跟我說:你跟我來吧!」他如果叫我跟著他出家,我就不知道該不該答應了。他萬一開口,那我怎麼辦?
 
 

▍  靈性痛苦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經驗
 
靈性痛苦的原因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混合體的狀態。過去所累積的,包含:過去經驗的痛苦記憶、過去行為產生之罪惡感、未解決的家庭衝突、自我過失的認知與愧疚等。譬如:過去可能做過壞事,所有人都做過壞事,師父至少有闖過紅燈。
 
過去累積的靈性痛苦,加上現在的處境:
 

1. 獨處的疏離感(靈性痛苦的強烈來源)
 
2. 生活改變
 
3. 個人尊嚴喪失(醫療過程導致)
 
4. 孤寂感(家屬不來探訪或長久存在的家庭問題導致。東方人重視家庭關係,家庭問題會造成更大焦慮)
 
5. 挫折感(自覺生命不公平而引發憤怒)
 
6. 憤怒與敵意(如因骨轉移癱瘓而失去自主性,疼痛無法控制,新的限制等)。

 
痛苦
(圖片來源:pixta)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男主角、罹患運動神經元萎縮症(俗稱漸凍人)的社會學家莫瑞教授說:我最害怕將來有一天需要別人幫我擦屁股。你怕不怕這件事?為什麼害怕?從小被別人「把屎把尿」長大,沒人幫你擦屁股,可以長到這麼大嗎?
 
離開人間之前的這一幕只是「返老還童」而已,這叫「個人尊嚴的喪失」?其實這不是「自尊」,而是「他尊」,但是大部分病人就擔心這個。
 
當骨頭轉移癱瘓,身體功能逐漸一項項失落,憤怒跟挫折就會累積上來。接近臨終與死亡,本來遙遠的未來就變成逼近在眼前,於是,對未來與死亡的恐懼與焦慮、擔憂病人死後家庭的改變、害怕疾病進展使疼痛惡化、身體虛弱而產生無助無望感(無望感是靈性痛苦的確定來源)、生命的終極疑問與更深的意義等,都會加重靈性痛苦。
 
病痛
(圖片來源:pixta)
 
覺得我會癱在床上到死,最後的疑問就是生命的終極疑問:我為什麼來到人間?這輩子到底來幹嘛?你現在身體還健康不會問,可是到生命結束之前,你一定會浮出這個疑問:我幹嘛走這一回?這趟旅程到底是為誰啊?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就是靈性的痛苦。
 
 

▍  基本的靈性需求與滿足
 
根據基督教的觀點,基本的靈性需求可分為十項:
 

1. 尊重的傾聽(這是最重要且必要的一項)
 
2. 發現某些生命意義
 
3. 疑問而尋求解答
 
4. 被誠實回答
 
5. 被愛與被包容
 
6. 去愛、去給予、被需要
 
7. 有某人可引導與同理其感受
 
8. 有成長的機會
 
9. 發現生命旅程的靈糧
 
10. 能夠帶著希望而行

 
唯有主動傾聽才能了解及獲得訊息,而我們提供的協助最後將為病人帶來希望與祥和。
 

我們發現病人才是最好的照顧者,臨終病人才是臨終病人最好的陪伴者,為什麼?因為他們共命。健康者從來都跟他們隔了一大層、一大段,因為健康者是朝向健康的世界,只有臨終者才是朝向另一個世界。
 
雖然你不太能夠承認,可是身體逼著他朝向另一個世界。我們去做陪伴,一定沒有辦法陪到內心深處。
 
我們希望末期病人不是無用,當你無用的時候,就會覺得這輩子都完了,所以要賦予他「去愛、去給予、被需要」。
 
愛
(圖片來源:pixta)
 
安寧病房有很多病人會說:「許醫師,我如果這次可以出得了醫院,我就要去當志工。」或是:「如果我會好,我就去當志工。」我都說:「你開什麼空頭支票,明明知道自己不會好。」當然是已經知道病情的,我就會跟他開玩笑。我說:「你現在住院,就可以當志工。」
 
怎麼當志工?譬如說口腔癌末期病人好手好腳,隔壁獨居老人幫我看一下,有狀況幫忙按一下緊急服務鈴、幫護理師發病人餐,或是幫忙擦佛堂或禱告室。
 

賦予他某種任務與責任感,他當下就從病人轉變成志工,剩下的日子就有某種意義。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裡面賦予他意義,因為可以「去愛、去給予、被需要」,讓他覺得還值得活下來。(未完待續,請見>>走一段無悔的人生,你需要的是靈性陪伴(三)
 
 



繼續閱讀:

1. 靈性的內在力量與生俱來,人人本具

2. 少即是多,心靈的富有比物質的擁有更重要

3. 本土化靈性照顧的特色


 
關於作者許禮安醫師


點此了解許禮安>>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許禮安 醫師

許禮安 醫師

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我當醫師 26 年從事安寧療護 22 年! 希望建立安寧療護的資料庫! 手機 0955-784-748 是 24 小時開機的安寧諮詢專線 e-mail 是 an0955784748@yahoo.com.tw FB 請搜尋-許禮安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