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長期照護
快臨終了,...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快臨終了,為什麼還要叫救護車?生前預囑的重要性-《2025長照危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5875 人瀏覽
全國在宅療養支援診所聯絡組祕書長太田秀樹醫生(62歲)指出:「重點在於患者要和家屬、醫生、護理師、照護員們多方討論,事先整合好彼此的意見。尤其不少親戚平時關係疏遠,到了這種時候卻突然冒出來抱怨說『為什麼不叫救護車』,所以必須盡量把家人親戚都找來,加以研議才行。」
作者/朝日新聞2025衝擊採訪小組
希望在家中平靜地迎接死亡-不少高齡者和家屬應該都抱持著這種想法吧。不過到宅醫師們調查後發現,在家中或照護設施內過世者,約有半數被視為「非正常死亡」。
其中有人原本可以在家接受自然臨終照護,卻被救護車送進醫院接受無意義的治療,最後警方還介入驗屍調查。
未來將面臨「多死社會」,在家辭世者也會變得越來越多;如何減少這類「非自願的臨終方式」,將會是個重要課題。
二○一五年夏天,八十多歲的肺癌重症女性患者被送進了橫濱市鶴見區的濟生會橫濱市東部醫院急救中心。醫生切開氣管加裝人工呼吸器,為她進行人工透析等深度治療。儘管住院了近一個月,最後她還是過世了。
這位女性原本定期接受到宅醫師的訪診,打算在家中自然過世,不做心外按摩和氣管內插管等續命治療,卻在到宅醫師的介紹下,被送進了這間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部長山崎元靖醫生吐露了複雜的心情:「其實我也很掙扎。患者本人真的想接受這種治療嗎?這麼做會不會反而為她帶來痛苦呢?這位患者原本應該送去其他醫院的,不該送來急救中心。」
山崎醫生為我們解釋了患者家屬面臨的狀況。當時急診醫生重新提出盡全力治療的方案,而家屬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抉擇-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後,家屬就勢必會回答「請盡全力救」。
儘管已經花時間和到宅醫師研擬了有形和無形的生前預囑(事先表明拒絕續命治療等等的文件),最後卻不敵患者病情急轉直下時,急診醫生短促的說明。
(圖片來源:iStock)
山崎醫生表示,這種所謂「非自願的臨終方式」經常發生。有的是到宅醫師剛好出國旅遊,於是患者被救護車送去急救,最後在醫院辭世;或是明明患者已經立下生前預囑,卻還是莫名其妙被插管了。
到宅醫師通常會要求家屬「若患者病情急轉直下,請先通知到宅醫師或居家護理師」。不過事發突然,不少家屬情急之下就叫了救護車。如果正值深夜時分,有些到宅醫師也會指示家屬叫救護車。患者被送進急救中心後,由於急診醫生不了解先前的病況發展,只好視為「非正常死亡」而提報警方。
(日本)醫師法規定,在遺體出現異狀的情況下,醫生有義務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警方。除了意外、他殺、心腦疾病等造成的急性死亡外,當無法確定死因時,也被視為非正常死亡。這樣一來,警方就會介入相驗屍體,調查死因是否具有案件性。
某急診醫生坦言:「即便患者很有可能是病死的,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是得通報警方。」
東京都立川市立川在宅照護診所的莊司昭輝醫生(50歲)於多摩地區訪診,他分析過二○一二年在家過世的1106人後,發現共有615人被視為非正常死亡,約占整體的56%。
而非正常死亡中有30%為「
衰老
」、「
癌症
」、「肺疾」等慢性疾患,只要醫生定期看診,便可發出病死的死亡診斷書,沒必要另外通知警察。而根據橫濱市及大阪府岸和田市的出水明醫生(63歲)等人的調查,在家死亡者也有約半數為非正常死亡。
(圖片來源:iStock)
另一方面,至今仍有行政及醫療照護職錯誤地以為,有人在家死亡時就必須報警,或是二十四小時內未進行診斷便無法在自家開立死亡診斷書。
二○一四年春天,某五十多歲到宅醫師有過這樣的實際經驗。首都圈內的一位八十多歲罹癌獨居男性在家過世了。到宅醫師同事前往診視,並開立了死亡診斷書。
照顧管理專員打電話聯絡地方自治團體的社福調查員時,對方說「在家死亡有可能構成刑事案件,請找警察來」,於是照顧管理專員聽從了指示。最後到宅醫師診斷認為死因不具案件性,警察也就此打道回府;不過直到結果確定前,還是花上了好幾個小時。
為了避免「非自願的臨終方式」發生,多位地方到宅醫師不僅在臨終照護上互相協助,還致力於向市民推廣生前預囑。
松本孝彥先生(80歲)接受橫濱市鶴見區醫師聯會的護理訪視時,便在
生前預囑
中表明拒絕於臨終時進行心肺復甦術,並希望在自家或照護設施離世。他說:「擬定生前預囑,就能和妻女仔細討論,用理想中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全國
在宅療養
支援診所聯絡組祕書長太田秀樹醫生(62歲)指出:「重點在於患者要和家屬、醫生、護理師、照護員們多方討論,事先整合好彼此的意見。尤其不少親戚平時關係疏遠,到了這種時候卻突然冒出來抱怨說『為什麼不叫救護車』,所以必須盡量把家人親戚都找來,加以研議才行。」
繼續閱讀:
1.
插管?電擊?病危時一定要堅持急救嗎?了解「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2.
不要再說安寧就是放棄治療了!有關安寧療護的10個快速解答
更多《2025長照危機》的文章:
在宅照護也有極限,有時必須「決定住院」
小澤醫生:「傾聽患者說的話,人人都有深陷痛苦時,才會意識到的心靈支柱」
《2025長照危機:理解在宅醫療實況,起造一個老有所終的長照美麗島》作者/朝日新聞2025衝擊採訪小組
本文經商周出版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2025長照危機
商周出版
臨終
生前遺囑
在宅醫療
安寧療護
急救
心肺復甦術
鼻胃管
插管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食慾不振、腹痛 10大骨髓纖維化症狀
2
近視雷射度數又加深? 眼科醫師提這兩...
3
避免早逝的關鍵 科學家:能連爬四樓不...
4
存骨本抗骨鬆, 吃老還是一尾活龍
5
【朱國鳳專欄】劉姥姥才是人生贏家,《...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