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病症知識
長輩悶悶不...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健康醫療網
1735 人瀏覽
巴金森病不僅會有手抖、僵硬等外顯的動作障礙症狀,還會合併憂鬱等非動作障礙,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加速失能。 圖片來源/freepik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巴金森病患者可能合併憂鬱症狀,若未妥善治療,恐加速失能。一位70歲罹患巴金森病的老先生,透過藥物控制動作障礙,罹病2、3年來病況穩定,直到兒子發現父親時常面無表情呆坐、悶悶不樂,言談間甚至拋出輕生的念頭,才驚覺異樣陪同回診。
醫師問診後得知老先生過去會自己外出到公園與朋友聚會,但罹病後因爲手顫抖、動作緩慢、步態不如以往穩健,非常介意外界的眼光,更擔心被老友嘲笑,愈來愈不喜歡出門。判斷老先生可能已出現
憂鬱
症狀,在協助調整治療
藥物
後,老先生心情慢慢好轉,不僅願意外出,甚至開始主動
復健
、
運動
,幫助自身病情穩定。
關於巴金森病的憂鬱症狀,醫師怎麼說…
Q:為什麼巴金森病會出現憂鬱症狀?
巴金森病不僅會有手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等外顯的動作障礙症狀,還會合併非動作障礙症狀,如憂鬱、
睡眠
障礙等,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加速
失能
。
屏東寶建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杰勳表示,巴金森病的憂鬱症狀在整個巴金森病的病程都有可能發生,發生率從40-60%不等,有些患者是在罹患巴金森病後出現憂鬱症狀,有的則是因憂鬱就醫,才確診為巴金森病,但究竟屬於前驅症狀或因病而產生憂鬱,目前尚無法釐清。此外,巴金森病患者約有30%會合併
失智症
,尤其罹病10年後,合併失智症達70%-80%;而睡眠障礙較常發生於巴金森病的晚期。
(圖片來源:pexels)
Q:該怎麼預防巴金森病的憂鬱症狀?
防止巴金森病惡化出現憂鬱狀況,掌握黃金治療期、穩定病程發展是最重要的。
李杰勳指出,目前巴金森病主要治療藥物為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李杰勳表示,如果患者較年輕且需工作,會評估給予一天服用一次的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以免因忙碌而忘記服藥,而當效果不佳時,則搭配使用低劑量的左旋多巴;如果年紀較大者且症狀較晚期者,則可優先給予低劑量左旋多巴,並視情況增加劑量。
李杰勳也表示,
雖然目前最有效果的治療藥物為左旋多巴,不過,此藥具有蜜月期,也就是服用5年左右,藥物有效治療濃度在體內無法維持穩定,會出現無法控制肢體動作的現象
,如異動症、斷電現象等,可能使患者遭受異樣眼光,增加憂鬱症狀發生的可能。建議患者及家屬主動與醫師討論症狀,隨時調整治療方式。
(圖片來源:xframe)
Q:若患者已出現憂鬱症狀,如何改善?
巴金森病的藥物選擇需考量患者的個別狀況,一般而言,會盡量以愈少的藥物來達到治療效果,例如某種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治療動作障礙,且藥理上也具有治療憂鬱效果,因此,臨床上會優先給予此藥物治療合併憂鬱症的巴金森病患者。
「要活就要動」,李杰勳強調,因肢體僵硬、顫抖而不想出門,減少接受外界刺激,漸漸可能出現失智或憂鬱,時間久了就可能失能、臥床。
他呼籲,絕對不能放棄治療,尤其還應搭配復健、運動,讓患者保持生活自理的能力。
>>>醫師在地觀察小叮嚀:屏東偏鄉比例高,長者出現症狀勿忽略,需盡快陪同就醫。
李杰勳臨床發現,在地許多年長者對手抖、動作緩慢等症狀不以為意,尤其居住於偏遠或山區的長者,因接受訊息的媒介較少或子女外出工作,再加上就醫不便,家屬帶來就醫時,患者通常必須扶著枴杖或攙扶,已屬於較晚期;而家住市區者,因子女獲取疾病知識的管道較多,發現長輩異常時通常較早期。
除了動作變慢、靜態性顫抖、
關節
僵硬、步態不穩等常見的動作障礙外,年長的巴金森病患者出現部分症狀時,容易被誤認為
老化
現象,李杰勳提醒,可留心觀察家中長輩日常動作的變化,若發現異常盡快陪伴就醫,才能及早發現問題盡早治療,如:
♦走路開始前傾且
駝背
♦寫字變慢、字體變小
♦手部僵硬無法正常刷牙、扣釦子
♦說話音調改變、變小聲
♦不明原因的
失眠
或憂鬱
✔ 巴金森病自我檢測 40 秒手指操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呼籲民眾透過「巴金森手指操」自我檢測,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做,建議每個月檢測一次,如果發現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應先就醫排除關節及肌腱問題,再由醫師詳細評估。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
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與常見五大疑問(懶人包)
2.
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關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官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失能
憂鬱
睡眠
失智症
健康醫療網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快走、跑步、游泳,如果你想健康地變老...
2
醫療險規畫改走「混搭風」
3
舊電器的這成分增7倍傷肝風險!護肝防...
4
《Front of the clas...
5
無論再喜歡,有時就該勇敢的說再見,這...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