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你,是否有「照顧過度」的傾向?為了愛,該學習的是保持距離-讀《練習設立界線》
現在的你,是否有「照顧過度」的傾向?為了愛,該學習的是保持距離-讀《練習設立界線》
「單方面付出太多,彼此付出不均等。」「忙著處理別人的感覺與問題,忽略了自己。」你是否照顧過度了呢?當我們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不會因為付出一切而淘空自己時,我們就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小虎文
2018/01/11
瀏覽數 32,899

文/小虎文
「在愛裡保持距離,將那些無法掌控的事情全部放手。」書上除了書名只有這一句話,但從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在愛裡保持距離,又要如何全部放手?因此,我們需要練習設立界線。
在照顧關係裡,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生活護理,有時是其他人難以窺望、層層糾結的家庭關係,隨著病情起伏不定,牽動著家人的情緒漩渦;尤其在照顧看不到盡頭的同時,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容易形成成癮的「依附關係」,龐大的壓力讓兩人的雙人舞跳得是如履薄冰;而到了人生舞台的最後,無論捨得、不捨得,都要勇敢說再見……
在不知情的旁人眼中,可能會為照顧者鬆一口氣-「恭喜你,終於解脫了!」但有多少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苦楚,難以表達、難以釋懷、難以放手?檢視這段路的過程,要如何把傷痕轉化成禮物?其實沒有任何速成的方法,唯一的途徑只有一條:自己願意走出逆境。

在《練習設立界線》這本書中,作者以自己的經驗出發,提供簡單清楚的方式給讀者,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階段,你都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做你自己、學習愛自己,拿回人生的主控權。照顧的重心,不只是在眼前需要被照顧的家人身上,還有你自己。
「很多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往往我們費盡心思想要掌控的事情,反過來掌控了我們。想要掌控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我們只會失去力量,心也無法平靜。」
「界線是發自我們的內心,誠實說出我們是誰。界線,表示我們的愛能給多少。」
保護自己的界線,與自私並不相同,而且維持界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這本書談的範圍有:
● 什麼時候應該要建立界線?
● 設立界線時可以怎麼說?
● 設立界線時,我們需要做什麼?
● 設立界線會遇到哪些障礙?
● 什麼是絕不可以跨越的界線?
● 設立界線後,要有哪些心理準備?
至於,什麼時候應該設立界線?以下選項,看你是否心有戚戚焉:
● 我們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
● 我們必須修正造成痛苦、不當的行為。
● 我們已經準備好說出自己的感覺,不管別人想不想聽。
● 如果人與人相處不能平等對待,只是單方面一直付出,那我們寧可分開。
● 別人借錢忘了還,我們準備提醒對方還錢,應該尷尬的是別人,不是我們,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
● 對於發生的事情,我們再也受不了。
● 我們再也不會讓別人逼得我們抓狂。
● 與某人住在一起很痛苦,不與這個人住在一起反而沒那麼痛苦。
● 我們寧可上法院也不允許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
● 我們不想再做某件事,但是別人卻希望我們繼續,或者,我們想要開始(或繼續)做某件事,但是別人不希望我們這樣做。

(圖片來源: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另外文末還有此本書的精選文章,希望能讓你在照顧的不同階段,持續維持自己的力量,不被多種複雜的情緒所困擾,保有內心的和諧與寧靜。尤其是以下的書摘,不妨也檢視一番,現在的你,是否有「照顧過度」的傾向呢?
● 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做一些我們不想做的事。
● 替別人做他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以及必須做的事。
● 不等對方請求協助,自己主動處理好對方的需求。
● 會介入與自己不相干的事。
● 別人請我們幫忙時,我們做過自己本份的事。
● 別人不需要幫忙時,我們硬要幫忙。
● 我們單方面付出太多,彼此付出不均等。
● 忙著處理別人的感覺與問題,忽略了自己。
● 幫別人善後,別人什麼都不用做。
● 自己代替別人發言,不讓別人發表自己的意見。
● 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時,我們投入得比別人還多。
● 沒說出自己的需求。
● 只照顧別人的感受,自己的情緒或沒解決的事情放一旁。
● 付出可以讓別人依附我們,自己的情緒或沒解決的事情放一旁。
● 替別人找藉口,但是不了解自己。
● 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 忍不住想照顧他人,想停止卻不知道何時該罷手?
提醒你,是否能「用照顧別人的方式照顧自己」。
當我們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不會因為付出一切而淘空自己時,我們就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另外,此本書有提到情緒的各個面向以及影響的行為,包括:壓抑、控制、操弄、憤怒、永遠拋開受害者的心態、學習愛自己等等的討論,但我特地挑選「扶持」篇章,因為如果你願意的話,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扶持自己:
「失去某人以後,我們以為自己再也快樂不起來,但是有一天,快樂會回來。」
「我扶持自己,讓生命與上天幫我一把,唯有如此我才能走出哀傷。」

(圖片來源:Photo by Pietro De Grandi on Unsplash)
扶持不會給人壓力,但它會鼓勵人前進。
扶持,會透過接觸、眼神、聲音表現出來。它尊重每個人的步調,無堅不摧。
● 需要哭的時候就哭出來,不要再硬撐,不要壓抑。
● 歡喜、悲傷、憤怒、恐懼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每一種都是我們的感覺,是一種情緒的能量。
● 我們只要順從感覺--感覺來襲的每一刻,要知道它來了、感受它---就會得到一種寧靜的喜悅。
● 讓我們每個人都做自己吧。
● 請求上天和生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會發現,原來生命比我們更早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最好。有請求才會注意答案什麼時候出現。
不過,對習慣善待他人的人來說,「善待自己」常常會伴隨著罪惡感,這裡能評估你的罪悪感指數,測測看也許你真的該好好抱抱自己了喔!
▶ 【對自己好讓你充滿罪惡感嗎?】罪惡感指數測驗
http://www.ylib.com/hotsale/new_codependency/quiz.html
《練習設立界線》書摘:
● 「付出」是門藝術,10原則讓你不再「真心換絕情」
● 你是否「照顧過度」了呢?忙著滿足他人卻忘了照顧自己
● 如果你不優先照顧自己,以後也沒有人會照顧你
● 悲傷拖慢了我們的腳步嗎?沒關係,想哭就哭,快樂一定會回來
繼續閱讀:
1. 「我不做,誰做?」 談家庭照顧者的迷思
2. 給照顧者的暖心文:「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
小虎文

點此了解小虎文>>
• 非藥物療法-動物輔療:請你相信,單純的付出就是一種療癒
• 「謝謝媽媽還有力氣罵我,讓我有孝順她的機會。」侯怡君的十年照顧者歲月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