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荷蘭沒有「維生」這個詞彙?不願長期臥床,是「尊重自我」-《長壽地獄》

    30104 人瀏覽
    那是因為對瑞典國民來說,高齡者在即將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會逐漸變得無法進食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企圖透過一些手段來延長壽命反而是不合邏輯的。

    文/松原惇子
     

    二〇一五年春天,我曾前往荷蘭考察當地高齡者住宅的情況。當時對於我的問題所給予的答覆,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在荷蘭沒有「維生」這個詞彙
     
    「我想了解在荷蘭是如何處理
    維生治療這件事。」當我這麼問時,接待我的負責人笑著說:「維生嗎?在荷蘭連『維生』這個詞彙都沒有呢!」
     
    也就是說,不實施維生治療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荷蘭,維生措施並非病患可以自行選擇的項目,也非醫師所能決定的醫療行為,而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對於復原有望的患者,短期性地進行
    胃造口手術等醫療事例是有,但如果是為了維生而進行胃造口手術這樣的醫療事例,則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對病患施行維生治療的行為,不僅僅是在荷蘭,也是歐美各國的基本考量。正因為如此,在歐美沒有所謂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上了年紀之後就長期臥病在床的現象,或許是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得到的光景吧!
     
    我曾讀過熟悉
    末期醫療的醫師的著作,從中發現了日本與歐美對於末期醫療的差異。
     
    末期醫療
    (圖片來源:pexels)
     
    在《沒有長期臥床老人的歐美》(欧米に寝たきり老人はいない,中央公論新社)這本書中,宮本顯二醫師及宮本禮子醫師寫到,在瑞典視察時,對於瑞典與日本的做法竟然如此迥異而感到驚訝不已 。
     
    在日本,對於無法自行進食的高齡者施以點滴或是透過
    插管提供營養,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瑞典,不對病患施以點滴或是插管提供營養,讓他們可以順其自然地走向人生終點,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歐美,沒有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的話,那是為什麼呢?另一方面,為什麼在日本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又會這麼多呢?
     
    對於這些疑問,宮本醫師做了如下的回覆:
     
    那是因為對瑞典國民來說,
    高齡者在即將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會逐漸變得無法進食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企圖透過一些手段來延長壽命反而是不合邏輯的。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對一些人來說,這些維生手段就如同是虐待老人的方式。
     
    瑞典跟日本不同,不會因為高齡開始變得無法進食時,就對患者施以點滴或是插管注入營養。即便是感染
    肺炎,也不會對患者注射抗生素。他們所會做的,就僅有開立內服藥而已。
     
    臨終
    (圖片來源:photot AC)
     
    也因為如此,當然就沒有必要將病患雙手緊綁來限制行動。也就是說,多數患者都在成為臥病老人之前,就已經自然地走完人生。這麼一來,當然也就沒有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同書引用。)
     


    ▍不讓自己長期臥床。也不讓家人長期臥床
     
    前述所引用的宮本醫師的話中,提到「雙手緊綁」這件事,這是否有讓你了解到什麼呢?如果實際身處日本醫療現場,過去似乎有被裝設維生裝置的高齡者,會因為過於痛苦而自行拔掉人工呼吸器或是點滴管線的案例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才會將高齡者的雙手緊綁在床上。這就是日本的醫療現場。
     
    另一方面,由於歐美並不施行維生治療,所以病患可以自然地走向人生終點。
    日本並非未開化的國家,醫療技術也不斷地持續發展,但為什麼在不停製造長期臥床老人的同時,卻不會對這樣的問題抱持疑問?在過去的一些學會上,應該可以從歐美國家的事例中發現這樣的問題才對。
     
    我一方面抱持著這樣的疑問,另一方面也感到憤慨。
     
    因為從這裡可以看出醫療體系中的圖利問題。不,不僅僅是如此。由於日本國民對醫療的虔誠信仰,以致於將所有問題全盤交由醫師決定這點,也是製造長期臥床老人的原因之一。另外,我想關於生命議題的教育也是原因之一吧!
     
    與日本人不同的是,荷蘭人懂得尊重個人。
    什麼是最重要的?那絕非醫療,也絕非家屬的意願,而是本人的期望。哪怕是突然發生的意外,荷蘭人也會優先考量本人的期望。儘管在荷蘭安樂死已經確實合法化,但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出他們「尊重自我」的國民性。
     
    長期照顧
    (圖片來源:istock)
     
    日本人與荷蘭人正好完全相反。明明是自己的生命,卻這樣輕易地交由醫生決定,或是交由家人決定。因為擔心「對醫生說那樣的話太失禮了」,所以自己的希望絕口不提。因為對醫生的唯命是從,所以沒有多方詢問他人意見的人也相當多。但是,自己生命只能由自己守護不是嗎?
     
    這樣的說法或許會讓有些人看了不舒服,但就是因為沒有去學習了解生死這個議題,所以也就沒有自己的意見,當然也就沒有辦法說什麼了。
     
    我很想在這裡大聲呼籲,不是只有醫生才需要具備維生治療的知識,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學習維生治療知識這件事。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不只是對自己,對家人來說都會是件辛苦的事。
     
    究竟是文化上的差異?還是從古演變至今歷史上的差異?照理說日本人應該是聰明的才對,卻因為骨子裡對權威過於依賴的關係,才會造成如今的長壽地獄不是嗎?
     

     
    姑且撇開像我這種非專業醫療人士所說的話不論,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去閱讀宮本醫師的著作。只要讀了,應該會有「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的領悟。為了不讓將來的自己成為長期臥床的老人,也為了不讓家人成為長期臥床的老人,趁著現在健康的時候,預先努力學習是必要的。
     
    我深深期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說出「在日本,沒有『維生治療』這個詞彙」這樣的話。
     


    繼續閱讀:
     
    1. 楊志良-提倡安寧療護 取代無效醫療
     
    2.
    「23+1」= 生活 VS 照顧的黃金比例  比利時尊嚴照顧,打造長照新標準


     
    更多《長壽地獄》的文章:
                   


    長壽地獄》
    作者/松原惇子
    本文經商周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