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腫如蚯蚓又痠麻 輕鬆擺脫靜脈曲張就靠「它」

    4024 人瀏覽
    袁于婷醫師表示,若施以靜脈膠水閉合術,顧名思義是用膠水(醫用黏合劑)將擴張血管黏起來,將不再有擴張的問題,周邊相連的血液逆流都會改善,且患者門診時可直接手術,不需上太多麻藥,一小時內就可返家。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一名85歲、罹患婦科癌症的患者,有長達近20年靜脈曲張的問題,因遲遲未治療,使得下肢呈現嚴重的靜脈潰瘍,皮膚因色素沉澱發黑發紫,但因罹癌身體狀況不穩定,難以承受具侵入性、疼痛、恢復期長的傳統手術或雷射治療,所幸,現在有一種侵入性小、傷口小,且療程約一小時就可完成的「靜脈膠水閉合術」,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于婷醫師表示,該患者術後反應良好,潰瘍傷口也終於癒合,皮膚狀況改善許多。


    ▍久站引起血液回流受阻 形成靜脈曲張

    袁于婷醫師表示,「靜脈負責將血液送回心臟,靜脈曲張就是把血送回去的路徑出問題,血管當中的瓣膜受到破壞,導致靜脈壓力過高,血液無法正常回流,造成血管擴張,形成靜脈曲張。」久站久走的職業,讓下肢血管承受很大壓力,容易罹患靜脈曲張。另外,孕婦或極度肥胖的人,由於肚子太大,腹內壓力過高,也會阻礙血液回流,造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嚴重會面臨血栓、截肢風險

    袁于婷醫師說明,靜脈曲張程度可分6級:第一級最輕微,皮表出現形似「蜘蛛絲」的血管,第二級出現更明顯的血管擴張,此時治療方式以改善外觀為主,大多以皮表的血管雷射,或是注射泡沫性硬化劑,讓膨脹血管收縮。第三級則是出現形如「蚯蚓」的血管,且是門診中最常見明顯的靜脈曲張;第四級則有色素沈澱,例如腳踝、小腿發黑,腳底皮膚粗糙、濕疹。

    第五級因靜脈壓力過高、血液大量淤積在下肢形成癒合性潰瘍;第六級則是活動性潰瘍,也就是一直無法癒合的傷口,甚至會面臨截肢風險。
    袁于婷醫師表示,第三級以上的患者,會有腳腫脹、疼痛、容易抽筋的狀況,若有明顯的靜脈浮出時,可能會產生血栓,久而久之引發血栓靜脈炎,就會出現傷口潰瘍、色素沉澱。

    聽到血栓,是否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袁于婷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表淺性的血管,跟民眾擔心的深層靜脈栓塞不同,深層血管產生的
    血栓可能跑到心臟,或肺部變成肺栓塞,但靜脈曲張產生的血栓要到肺栓塞,其實不常見,但不代表不會發生。袁于婷醫師也強調,當靜脈曲張達到第三級以上,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

     

    靜脈曲張

     

    ▍手術怕痛不想挨針 新選擇輕鬆擺脫靜脈曲張

    針對手術治療選擇,袁于婷醫師說明,可採用「靜脈膠水閉合術」,袁于婷醫師表示,傳統手術是把血管結紮並抽掉,就沒有逆流的問題;或是用雷射、射頻燒灼術,以較高溫度,讓血管閉合不再逆流,然而這類手術,因高溫會傷害血管周邊神經,需要再打上其他藥物、麻醉,以避免熱傷害,但對患者來說,不僅挨許多針、感到疼痛,術後恢復期也長。

    袁于婷醫師表示,若施以靜脈膠水閉合術,顧名思義是用膠水(醫用黏合劑)將擴張血管黏起來,將不再有擴張的問題,周邊相連的血液逆流都會改善,且患者門診時可直接手術,不需上太多麻藥,一小時內就可返家,對醫師來說執行方法快速簡單,就是放一根細細的管子到血管中,注入膠水後再加壓讓血管閉合,即結束療程,傷口很小,且不會對周邊神經造成熱傷害。對於擔心麻醉風險、或生活工作忙碌、身體狀況不穩定難以承受較難度手術的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靜脈曲張哪4種症狀就要就醫?一次瞭解精確診斷和微創治療
     
    2.
    靜脈曲張原因解答,7招改善症狀
     


    關於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官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