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面防腦中風五原則】腦中風年輕化! 專業醫授預防飲食五大秘訣
7714 人瀏覽 -
-
2023/03/03
作者 健康醫療網 -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藝人納豆日前驚傳腦出血,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腦中風至今仍昏迷未醒,除了奪命之外,即使存活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後遺症更是國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過,中風其實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來預防,台北慈濟林信光醫師表示,高油、重口味的食物會讓心血管負擔加大、劣化,進而引發三高、腦中風;振興醫院神經內科賴達昌醫師也分享,飲食習慣差再加上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產生包含腦中風等許多疾病。
▍腦中風年齡下修 男性比女性年輕十歲 以往認為腦中風多半發生於65歲以後,但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不同,步調忙碌容易忽略身體警訊,林信光醫師分享臨床上的確發現腦中風年齡有下降趨勢,男性45歲、女性55歲過後都必須注意,男性抽菸比例較高,身體結構也造成差異;賴達昌醫師進一步解釋,男性荷爾蒙也會隨年紀逐漸下降,而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一過50歲,體能活力開始下降,荷爾蒙製造量減少,使得原料過剩、血脂升高,因此呼籲民眾運動不只是口號,主要可增加荷爾蒙產量、降低膽固醇。
▍腦中風高危險群:三高、菸酒、過重、不運動、曾中風者 三高是血管劣化的主要殺手。賴達昌醫師指出,膽固醇過高會破壞血管,細胞沉積會造成發炎,產生纖維化、鈣化:血糖濃度高會滲透管壁,也會傷害血管;血壓高使管壁壓力大、增加摩擦,這些長期耗損都無法修復。 林信光醫師補充,定期量測血壓、血糖、膽固醇非常重要,尤其年輕人容易忽略,除了血壓容易自行測量之外,血糖與膽固醇都必須靠驗血才能得知。他也提醒,若有心悸、喘的狀況,也可能有心房顫動現象,心臟亂跳也會形成血栓,一旦打入血管中就會中風,曾經中風者、抽菸、喝酒、過重、不運動、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
1. 水果蔬菜類每天吃4碗以上
2. 各種魚類,手掌大小算兩份,一週至少六份
3. 高纖跟全穀類,例如大麥、小麥、糙米,一天一碗
4. 鹽,一公克的鹽相當一塊硬幣大小,一天不要超過3.7克,外食族最好挑魚肉吃,相對不重口味
5. 糖,一個禮拜不要大於450千卡的糖,相當於含糖飲料,如可樂、奶茶1000 C.C.
是否非要少油、少糖、少鹽,遠離美食?賴達昌醫師認為,雖然越好吃的東西膽固醇越高,也不用過於刻苦限制,50歲之後還是可以享受美食,但量要減少到年輕時的六、七成,同時運動量增加、睡眠充足,三高數值也會下降、體重減輕,自然就可遠離腦中風的威脅。 ▍41歲男中風 飲食、生活妥善控制15年未復發 曾經中風的病患,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標準會更加嚴格,避免二次中風,林信光醫師提醒,尤其低密度膽固醇必須控制在100以下,比正常值130低很多。他曾遇過41歲便中風的案例,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男子,突然中風倒下送往急診,發現腦動脈狹窄、一手一腳偏癱無力,一抽血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赫然超標,加上有點過重,簡直就是腦中風高危險群,幸好經過治療、復健、飲食改善,15年以來都維持很好,沒有再度中風,動脈硬化也維持在原本狀態沒有惡化。 無論是腦出血或是血管阻塞,腦中風對於健康的危害極高,日後的照護、復健也都是沉重的負擔。若民眾有任何問題,除了門診中諮詢之外,也可至腦中風病友協會、腦中風學會的民眾衛教專區,獲得相關資訊(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 賴達昌醫師建議,只要注意飲食,白天運動、晚上睡眠充足,就能維持健康。10月29日的世界中風日,也將在宜蘭舉行,由博愛醫院推動系列活動,屆時也有許多資訊可以參考。
原文經健康醫療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辨識腦中風的4徵兆,職能治療師日常生活建議(專家投稿)
以往認為腦中風多半發生於65歲以後,但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不同,步調忙碌容易忽略身體警訊。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健康養生新聞資訊網路媒體 健康醫療網
-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
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官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