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祝你呷百年」!老了不會只躺在床上,六個人瑞故事 教你過精采人生

【朱國鳳專欄】「祝你呷百年」!老了不會只躺在床上,六個人瑞故事 教你過精采人生

這些準人瑞、人瑞長者的精彩故事,讓我們不需要怕老,反而是期待有更長的健康生命去創造各種可能的想像。他們也提醒了我們,老了不能變得太弱,才有體力去繼續探索世界,以及現在就要儲存不會被時間淘汰的知識或技能,才有機會繼續貢獻世界。 喚起長輩的「職人魂」,用尊嚴撕下「失智」的標籤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1/17

瀏覽數 22,272



每年的重陽節,電視新聞不時會播出,地方首長到百歲人瑞家裡送上敬老金的畫面,每個縣市的紅包厚薄不同,少則 3,200 元、多則 12,000 元。當我們活到 90、奔向 100 歲時,每年就只能期待領到這個紅包嗎?
 

截至 104 年度,台灣已有 2,669 位百歲人瑞,而且不分男女性別,人瑞的人數都逐年明顯成長,「祝你呷百年」,已經變成一個不是很難達成的祝福。
 

台灣百歲人瑞人數統計
 
 
根據統計,八成以上的老人是健康、或是亞健康,當老後人生越來越長時,我們也應該早點意識到,老≠弱、殘、病,其實有越來越多的人瑞與準人瑞,正在過著精采人生,他們是如何辦到的?他們的人生故事對我們又有甚麼啟示?
 
 

 精彩人生 1 :活到老、學到老
 
目前台灣各縣市都有設立「樂齡大學」、「長青學苑」,提供相當豐富的學習資源,很多退休長者的學習熱情與努力,絲毫不輸年輕人。
 
《台北畫刊》就曾報導一位已經 90 歲的高中校長裴尚德,每日行程滿檔。
 
清晨5點上空大英語課,6 點打太極拳,接著搭公車去學易經、學日文、學電腦、學書法。
 
不像很多老人是「坐了就打哈欠,倒了卻睡不著」,裴爺爺悠遊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每天的學習人生都是精采而緊湊,他肯定不是那種「隨講隨忘記,再講也是講過去」的老人家。
 
他證明真的可以終身學習、學無止境。
 
(圖片來源:unsplash)
 
 
 精彩人生 2
:活到老、做到老
 
麥當勞曾經是不少年輕人的第一份工作,但是麥當勞也為年長者敞開大門,目前麥當勞最年長的員工是 90 歲。英國威爾斯有一間麥當勞,店內員工為他們的同事達德利(Bill Dudley),辦了一個慶生會,慶祝達德利爺爺 90 歲生日。
 
達德利曾經是二戰英雄,曾經領過戰爭勳章,他受不了退休後的無所事事,在81歲時向麥當勞遞出履歷,從此成為麥當勞的一員。
 

達德利爺爺的好人緣與工作熱情,博得顧客、同事、與老闆的歡迎,大家都以和他共事為榮。
 
達德利爺爺是兼職工,每天只需上工幾個小時,當然時薪也有限,但是他賺到老後的人生動力,這也符合銀髮族微型工的趨勢,不會太累、又不會與社會斷了鏈。
 
 
在台北醫學院附近有一家山東麵點店,自製自銷槓子頭、饅頭、韭菜盒、蔥油餅。因為麵糰都是用老麵自然發酵,不摻酵母粉,吃了不會胃發酸,不少醫生、護士都是死忠顧客,甚至還有遠從新竹跑來的顧客。
 
第一代的老闆趙丕宗,民國 2 年出生,雖然已經交棒給兒子,但是仍然在旁邊幫忙把麵糰整型。妻子小他 10 歲,也還坐在爐邊幫著炕蔥餅。
趙爺爺和趙奶奶奉行「要活就要動」,只有過年才休息。
 
這家麵食店雖然沒有招牌,但是熟客都私下稱呼是「人瑞饅頭店」,人瑞成為了最佳活招牌。
 
(圖片來源:pixabay)
 

 精彩人生 3 :運動與冒險,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姊姊妹妹們還記得上體育課時測試的百米衝刺成績嗎?15 秒?20 秒?
 
加拿大舉辦的一場運動會中,一位女性參賽者的成績是 1 分 21 秒,但是她仍然拿到該組的金牌,因為她參加的是「百歲以上的人瑞組」,雖然這一組只有一位參賽者,但是老奶奶的這塊金牌,拿得是實至名歸。
 
 
慶祝百歲生日時,只能坐在輪椅上吹蠟燭、切蛋糕嗎?美國電視新聞報導,康寧漢老奶奶(Eleanor Cunningham)九十歲時才開始第一次跳傘,等到百歲大壽時,就用跳傘慶祝自己的生日。
 
鏡頭裡只見她降落地面時,一堆孫子、曾孫擁上前去,為祖母、曾祖母喝采。老奶奶的跳傘壯舉,雖然不是獨立完成,而是有教練陪跳,但是老奶奶的心臟要夠強,膽子要夠大。
 

▼一起來看大膽的康寧漢老奶奶挑傘!

 
老奶奶受訪時表示,她仍然可以生活自理,保持長青的秘訣是「多跟年輕人在一起」,她除了為曾孫們唸童書,還喜歡到公園幫曾孫們推盪鞦韆,無形中自己也跟著運動了。
 
(圖片來源:stocksnap)
 
 

 精彩人生 4 :傳承技藝,貢獻不墜
 
我們對百歲阿祖級的老人印象,多是耳不聰、目不明、走路顫顫巍巍,但是清朝末年出生的人瑞崔介忱,卻可以搭公車跑場子,各地教授養生法,相信很多電視觀眾或網友,都曾看過他完全不藏私的教學影片。
 
崔爺爺的筋骨柔軟,肺活力驚人,他從中國醫學古書揣摩出來的養生法,先自益、再他益。而且崔爺爺的親身見證,其實也為長照盡了很大的心力,因為大多數人若能像崔爺爺到百歲時手腳依舊俐落,根本就不需要動用長照資源了。
 



宜蘭縣冬山鄉也有一位 110 歲人瑞的黃欽河,根據媒體報導,年滿百歲時還能虎虎生風耍大刀,因為他年輕時農忙之餘,經常帶著年輕人練陣頭,靠著武藝打下健康的底子。
 
今年已經 97 歲的「東元阿嬤」林明穱,是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的岳母,她四、五年前還能打桌球,參加高齡組比賽拿到冠軍。阿嬤有感於聽障者無法聆聽福音的苦惱,正在發動製作台灣第一本聾人手語聖經。
 

這些老者不管是近百、或過百,依舊各以所長貢獻社會。
 

 
 精彩人生 5 :把世界變得更美、更 Cute

 
蘇格蘭有一位人瑞級的老奶奶(Grace Brett),被譽為「全球最高齡的街頭藝術家」,她用編織毛線裝飾公共設施,冰冷的公園椅子,因為她的作品而變得溫暖;千篇一律的公用電話亭,也因為她的作品而變得色彩斑斕。
 
老奶奶的作品不只是平面編織,很多是立體造型,我不知道這些毛線作品要如何克服戶外的日曬雨淋,但是我知道老奶奶的巧手,已經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grandmother-yarn-bomb-uk-souter-stormers-knitting-104-year-old-grace-brett-7 (1).jpg
(圖片來源:網站連結
 
(圖片來源:網站連結
 

 
 

 精彩人生 6 :把年老的經驗當資產
 
長照產業、銀髮商機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年輕人紛紛投入,但是他們很難體會銀髮族真正的需求,以致供給與需求間產生落差。
 
我參觀
「親愛的,我老了」的特展時,對於其中一處「老年體驗區」特別有感,很多人在這一區親身體驗後,才感嘆太老人生活真的大不易。
 
 
譬如雙腳綁上沙包爬樓梯,才知道老人家舉步維艱;測驗視力時,才知道老後罹患
白內障青光眼的不便;戴上指套玩電玩,才知道手指靈活度下降後的笨拙等等。
 
因此某家專門設計銀髮用品的公司,就聘僱九十歲以上的長者,擔任設計顧問。這時長者的老年經驗,變成公司的資產,讓設計出來的產品,更體貼、更細膩。譬如老人家的手會抖,商品就不能設計得太精巧,不利於長者的操作。
 
 
作家龍應台寫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初衷,是有感於上一代逐漸「一一轉身,默默走進歷史了」。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長者,加入口述歷史的行列,他們的百年歲月,經歷過亂世與盛世,有很豐富的歷史價值,透過他們的回憶,青史才不會盡成灰。
 
這些準人瑞、人瑞長者的精彩故事,讓我們不需要怕老,反而是期待有更長的健康生命去創造各種可能的想像。他們也提醒了我們,
老了不能變得太弱,才有體力去繼續探索世界,以及現在就要儲存不會被時間淘汰的知識或技能,才有機會繼續貢獻世界。
 
 
(圖片來源:unsplash)
 
 

專欄作家|朱國鳳
8.jpg

點此了解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