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 擺脫社交孤獨症

與自己和解 擺脫社交孤獨症

很多人退休後失去重心,感覺不再被需要。圖/123RF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2025/02/14

瀏覽數 1,906


文/吳韻恬

 

一個人好寂寞,被孤單感襲擊,人際交流卡關,總是要琢磨怎麼應對進退,跟別人相處心好累,可是獨處時又覺得孤單,如此矛盾的負面情緒不斷拉扯,事實上,自我的心理肌力強大,與外界對話才會順暢。知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每個人都很需要學習與自己相處、與自我「和解」。




 

▍人際疲累 代表適應力變弱


人生路程總要面對很多「離別」的情境,我們常會在親近的人散去時,被龐大的孤單感襲擊,像是退休後失去重心,感覺不再被需要,不確定自己的價值;或是兒女都離巢到外縣市打拚,見不到他們莫名空虛,還會焦慮他們過得如何,甚至還有被拋棄的負面感;單身者則是害怕孤獨到老,都只能自己一人處理危機。
 

林萃芬表示,面對孤單,每個人反應不同,有些人是心理上需要有人支持,有些人是行動上的孤單,無法一個人做事。當龐大的寂寞感沒有處理時,會因空虛和恐懼的情緒,很想把行程時間塞滿,或嚴重者可能變成對某些事物特別狂熱,成為〇〇狂或成癮。
 

另一方面,其實不少人只能和自己獨處,沒辦法和他人相處,因為和人溝通時,必須偵測與觀察他人的狀態,要思考怎麼說和行動,對於某些人來說是種「人際疲累」,就乾脆不要接觸,不用管別人,更輕鬆自在,但林萃芬分析,這顯示適應力變弱了,變「宅」了。

▍自我否定 小心愈來愈孤僻

 

心理感覺比較貧乏時,會否定自我或生活,常常懊惱「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我總是要迎合別人?」

 

林萃芬表示,我們應該還是要有人際互動,不要都一個人,不然會愈來愈孤僻,自我獨立當然是好的,但是只能和特定的人相處,對身心有負面影響,也顯示心理力量微弱。

 

一定要找個伴才有出路嗎?林萃芬指出,主要是確認有充足的人際支持系統,當有需要的時候,有一些對外求援的對象,這很重要。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感覺孤獨,卻無人可以傾訴,而產生貶低自我價值 ,沒有人愛的想法。

 

林萃芬也強調,不論有沒有伴,都是要過好身心健康的生活,「一個人也可以非常充實愉悅,活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能很好地自處,能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自我實現上面,將自己的使命感實踐,自然找到幸福感。


 

 ▲知名心理諮商師林萃芬。圖/張皓婷攝影



 

 

原文經橘世代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希望之花》換得一個全新的自己.明瑤的故事
 
2. 疲憊到釋放,長期照顧心理壓力的復甦之路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熟齡資訊平台

橘世代是圍繞著「退休話題」的新媒體社群。 面對人生新階段,聚集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你也有人生的夢想清單嗎?歡迎一起加入追夢的行列!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