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治不好你的病,治病一定要靠自己-《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

醫生治不好你的病,治病一定要靠自己-《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

正因為是自己的身體,所以,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身體的狀態,讀出身體的訊息。疲憊嗎?疼痛嗎?覺得冷嗎?這些症狀都是非常主觀的感覺,而且個人的差異性極大,即使透過精密的檢查,也不一定會在數據或影像上呈現出來,更何況還沒有歸納出一套人人適用的共同標準。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瀏覽數 24,094




作者/川嶋朗

為了能夠做好醫療主角的角色,不讓自己產生依賴醫生的心理,我們還得認清一件事。那就是「醫生治不好你的病」。

「什麼?為什麼?怎麼可能?能夠替人治病的才叫做醫生,不是嗎?」絕大部分的人都會這麼想,不過,醫生真的無法讓你的疾病痊癒。

因為現在已知的疾病當中,幾乎都是源自於自己的體內。人類對於
癌症、生活習慣病之類的根本致病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雖然知道「利用某種藥物、某種治療,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卻不知道如何「從源頭根絕疾病」,把病醫好。

現代人每天在壓力鍋社會裡辛苦討生活,在公司有人際關係要注意、在家有家庭問題待解決,工作付出常與報酬不成比例,壓得人喘不過氣的事簡直是多到數都數不清。

再加上飲食西化之後,人們經常攝取過多的熱量,而且
運動不足又缺乏睡眠。

像這樣不自覺地在錯誤的生活習慣中,度過一天又一天,身心早就被摧殘得不成形了。


當身心不堪負荷發出哀號時,疾病就出現了。

想要解決疾病,除了找出讓身體哀號的原因,並且徹底消滅它之外,別無他法。要知道,這個原因是病人自己每天累積出來的,更何況每個人的原因都不同。因此,醫生只能就病人的陳述,幫忙找出可能的問題。
 
癌症
(圖片來源:photo AC)

然而,就現況來看,大多數的醫生都只習慣仰賴檢查數值做診斷,一些基本的診療步驟例如問診、觸診等等,都已經被略過了。而且,醫生也明白自己並沒有針對患者進行個人化的診療,只看數據可能有風險存在,於是就先開藥,做最大公約數的治療。

我擔任腎臟科專科醫生長達三○年。三○年來,
腎臟病的治療方法幾乎沒有什麼改變。說到治療,多半是長期使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來抑制病情。高血壓也是同樣的情形,如果沒有把發病的根本原因找出來並加以消除,服用藥物就只能控制血壓。儘管實情如此,患者還是認為醫生什麼病都能醫。

我要再提醒大家一次,醫生治不好你的病,醫生只能做抑制症狀的治療,為了抑制症狀而開藥。結果,只是不停地重複開藥的動作而已。



所謂的「治病」,原本意味著必須有醫生和醫院。現在,病人不辭辛勞地往返醫院拿藥,卻只能控制症狀,這樣就不能稱為治病。回過頭來說,如果我們想要治病的話,究竟該怎麼做呢?

我的答案是:
患者應該細心聆聽身體發出的聲音,而且,要靠自己確實掌握身體的不適不順。就自己的身體來說,我們比醫生更專業

「我比醫生更專業?我是醫療門外漢,什麼都不懂啊。」有人提出疑問。我們說的是自己的身體,正因為是自己的身體,所以,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身體的狀態,讀出身體的訊息。

疲憊嗎?疼痛嗎?覺得冷嗎?這些症狀都是非常主觀的感覺,而且個人的差異
性極大,即使透過精密的檢查,也不一定會在數據或影像上呈現出來,更何況還沒有歸納出一套人人適用的共同標準。

症狀從何而來?應該如何消除?醫生正好是提供健康諮詢的對象,因此,我們可以請他協助應該協助的地方。無論如何,自己的身體始終都應該由自己管理才對。

只要我們具備這種正確觀念,就會主動關心自己的健康,也就不會接受那些不必要的醫療了。

 
身體健康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1. 癌症復發了嗎?疾病讓你問自己:這一生滿足了嗎?

2. 「讓長者相信,你天生就有療癒自己的力量」與自然對話的園藝治療師



更多《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的文章:
 
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   
《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幸福全人生,生死皆自主》作者/川嶋朗
本文經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新自然主義

新自然主義

出版媒體

「新自然主義」從人的身心靈健康出發,追求對自然的尊重與學習,進而回歸到對本土既有智慧的認識與傳承,並尋求大自然與人的新平衡點。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