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的錯!照顧者讓自己內疚的千萬個理由-《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
都是我的錯!照顧者讓自己內疚的千萬個理由-《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
「自責」也就是「自覺有錯」、「感到內疚」,背後是一種審判的概念以及對懲罰的恐懼。感到內疚,就是在面對能支配你的權威時感到自卑,它可以審判你,決定對你不利的刑罰,決定你的未來或是你的感受,它具有令人敬畏的力量。
平安文化
2022/05/22
瀏覽數 5,247

作者/ 史蒂芬妮・馬爾尚-潘薩
「有時我會發脾氣,失控抓狂,然後責備自己。」
「我沒能經常陪伴他,和他共度的時光總是不夠,我感到很內疚。」或者剛好相反:「我總是做得太多,對於他現在失去了自主能力,我感到很內疚。」
「我不得已將他安置在養老院,這樣的結果令我耿耿於懷。如果情況惡化或是他過得不好,這都是我的錯。」
「這樣說很不厚道,但有的時候我真希望這一切能夠停止,我恨自己居然這麼想。」
「我也想去度假,但是丟下他又讓我很過意不去,害怕他會出事。」
照顧者無論大小事,都可以找到讓自己內疚的千萬個理由。罪惡感是一種具有分量,能夠發號施令並侵蝕人心的一種情緒。它如影隨形,而且經常變換形體。
照顧者會懷有這種感受,並且長時間感到內疚。他們也可能開始懷念過去,但是除了改變看待事物的觀點之外,他們無法改變任何東西。他們還可能覺得自己必須對未來負責,因此加劇了焦慮和絕望的情緒。
這些念頭很少有實際的依據,也不一定有道理。
一位照顧者曾對我說:「過去四十年來,我每年都在為自己種花養草這件事感到內疚。」在我懇求的目光下,他才娓娓道來:「我一直很自豪自己可以用花園裡的新鮮蔬果來養活我的家人,我覺得這樣做很好。我花了很多時間種植蔬果,犧牲了和家人去度假的時間,我覺得很內疚。我當時還使用了化學藥劑來防治蟲害,範圍很小,就只是撒個一兩把而已……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老婆的疾病可能就是農藥造成的,我感到非常自責。」
這些想法彼此餵養,使照顧者責怪自己付出太多,干預太多,又或者是責怪自己能力不夠,耐心不夠,時間不夠,不夠體諒對方……夠了,夠了,夠了!
想要蠻橫阻止這些想法只怕是徒勞無功,甚至會讓人面臨新的愧疚感,也就是對此「力有未逮」,反而更進一步加劇自己的挫折感。
畢竟這是立場的問題。自責,就是覺得自己達不到標準。那麼應該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更均衡的立場,允許自己犯錯或至少能夠獲得寬恕?歸根結柢,感到內疚真能帶來什麼好處嗎?
「自責」也就是「自覺有錯」、「感到內疚」,背後是一種審判的概念以及對懲罰的恐懼。感到內疚,就是在面對能支配你的權威時感到自卑,它可以審判你,決定對你不利的刑罰,決定你的未來或是你的感受,它具有令人敬畏的力量。

(圖片來源:photo ac)
各位要知道,這種審判你的聲音是種反射動作,來自你的大腦。你內心的那名法官並不是你,你比他強多了,除了你賦予他的力量之外,他沒有任何支配你的能力。
首先,去感受他如何支配你,用一名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心中的想法。如果有必要,就把它們寫下來。試著不要聽信這些聲音,而只是加以識別它們的語氣、它們出現在你腦海中的速度、它們占據的位置,以及它們用來壓制任何反抗的手段。
你能接受一個路人在大街上這樣和你說話嗎?你又會怎麼回應他? 你也可以提升對自我的肯定,來疏遠這位內心判官。你是一名照顧者,每天都在完成了不起的工作。你用最好的方式照顧親人,你可以為自己感到驕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一樣付出這麼多。
關注你完成的每一件小事,每天至少寫下五件,當然我相信實際上一定更多。不要把它們看成理所當然或微不足道,絕對不是如此,否則你的親人現在會做何感受?心裡一定會覺得不太舒服。所以請肯定你自己、鼓勵你自己。
繼續閱讀:
1. 必須承認「不可抗力」的存在,學習不過度自責-《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2. 「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到安養院,是我最好的選擇
更多《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文章:
《《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一場長期照護者們的內在療癒之旅,一本「照顧」每位「照顧者」的溫暖之書。 》》
作者/史蒂芬妮・馬爾尚-潘薩
本文經平安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