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樂活養生
10人中一...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10人中一人有運動卻仍肌少!顧好4大重點肌力,醫師最愛運動是它
早安健康
2199 人瀏覽
運動的偏食會讓我們對肌肉的4種需求也面臨不平衡的狀態。
文/早安健康編輯部
現在運動的人,愈來愈多了。體育署「110年運動現況調查」,揭露台灣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0.2%,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達33.9%,自103年開始連續8年穩定維持33%以上,尤其是後者,可不是簡單的成就;規律運動是指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而且,就算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減少戶外活動,但是在家運動的比例顯著增加。
或許你也是那三分之一的規律運動者。那麼,覺得身體變健康嗎?不一定。事實上,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有7.1%處於
肌少症
狀態,而且這很可能是低估的數字,平均來說應該約有10%左右。也就是說,與你一起打太極拳、跳排舞、騎單車、飛輪、有氧舞蹈、
瑜伽
,或是健身中心隔壁器材上的那些「同好」,10人中就有一人有運動卻仍然是肌少狀態。
✔ 練肌力, 必練4種力
每天坐懶骨頭就算了,「有運動
肌肉
怎會不夠?」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醫師指出箇中關鍵:「運動偏食」。就像飲食的偏食可能造成有些
營養
缺乏,運動的偏食會讓我們對肌肉的4種需求也面臨不平衡的狀態:
1. 肌力: 沒有力氣,爬不上樓梯。
2. 肌耐力: 可以走路但走不久。
3. 平衡:容易跌倒。
4. 柔軟度:
關節
僵硬。
運動的偏食現象就是雖然有運動,但是項目單一,以致於無法關照到所有四種需求,劉燦宏醫師舉例,喜歡靜態運動的瑜伽,只有練到
伸展
柔軟;公園有很多運動社團打太極拳,
這個很好有練到平衡,但肌力的訓練有限,心肺能力可能不夠;還有人說,自己每天都在走,甚至能走三小時,但是那只是練了肌耐力,要是叫他跑步卻可能跑不了,因為心肺功能不好,這樣的情況也不能爬山,可能會有危險。
劉燦宏醫師提醒,
運動
要先釐清目的,如果為了減重,連走三小時幾乎肯定可以瘦,但面對肌少的情形就不是那麼有效。練肌肉的目的在於維持生活各項功能的需要,比方平衡感好,腳不小心勾到東西,反應快就可以把身體拉回來,反應不好就
跌倒
了;如果手的握力不強,行李箱都提不動,連出去玩都有困難。
✔ 醫師自己做什麼運動?「羽球」
講了這麼多有關運動的知識與正確運動的方法,相信你一定會好奇:「那劉燦宏醫師自己做什麼運動?」答案是「羽球」。
他說,羽球的各種動作,像是跳、前後左右移動、救球等各種動作,包含了柔軟度、平衡感、肌力與耐力等成分。現在他每週打兩次羽球,已經持續約三年時間,自己的體力與活力都有提昇,保持著年輕的狀態,也同時能夠維持身材。
事實上劉燦宏醫師在六年前,曾經因為在操場上追女兒不慎跌倒,
肩膀
變形,當下以為是脫臼,沒想到經過檢查才發現是鎖骨骨折,為此開刀、打骨釘,拆掉釘子後,忍痛復健以免肌肉沾黏。
在這段復原期間,劉燦宏醫師也經歷生活不便、疼痛難入睡等問題,體力與
睡眠
品質變差。如今劉燦宏醫師透過打羽球與每天早晚各深蹲50下保持身體健康。同樣地,他建議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與需求,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運動。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
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1月號《聰明養肌力》部分內容,
完整內容請洽《早安健康》1月號
繼續閱讀:
1.
平日保養不過度按壓 按摩10穴位,保肺護氣管-《肺炎完全自保對策》
2.
腳麻無力?六種按摩方法,幫助血液循環、腳麻不再來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肌少症
營養
關節
運動
早安健康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為什麼走路會一跛一跛、左右搖晃?注意...
2
「完成生前預囑,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生...
3
沒有子女的老後生活 「2件事」一定要...
4
老人跌倒恐送命!預防肌少症有方法
5
為什麼你想給的是滿滿的愛和關心,卻傷...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