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不能解決問題?還是哭出來比較好?尋找「低落情緒」的軌跡,當你願意面對自己時,也較能了解他人

    15094 人瀏覽
    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難過或失落的人值得被疼惜,低落的情緒沒有對錯,擁有感受,是人性天生就擁有的能力。

    喜樂中的幸福感,是我們比較容易親近的歡樂情緒。

    可是一旦你在情緒低落時,感受到別人的生氣、悲傷或失落時,你也希望能被人理解吧!然而,人們對於與他人的低落情緒相遇時,是不知道要如何相處的,自然地,也就不知道怎麼跟你靠近了。
     
    在這些反應之下,我們也就容易聽到別人對我們的建言,以跨越低落的情緒;別人或許會告訴我們,對他而言什麼是比較理想的做法。可是他們給出建議,往往是在自身的生命經歷之中,能力所及的方式。
     
    但你說他們的方式不對嗎?不一定的,那是他們生命能力範圍所經驗的提供給你,但他們的方式,卻不一定適合你。
     
    有個部分我們必須注意到是,我們跨越了情緒、聆聽他們的建議,就代表你已經正視自己的低落情緒嗎?那可不一定。

     
    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photoAC)

    如何和自己的低落情緒在一起?首先你得先認識,在發現自己生氣或悲傷時,你是怎麼看待的?而我們又可以如何因應呢?
     


    你是否也會如此呢:

    1. 不允許自己可以擁有低落的情緒。
    2. 對於低落的情緒,我認為它不應該存在。
    3. 覺得自己情緒低落就是一種弱者的表現,無法解決問題。
    4. 無法感受自己的感受,但身體會先發出訊號:比如手心冒汗
    5. 壓抑,假裝這些情緒都不存在。
     
    我們面對低落情緒的方式,其實就取決在我們「看待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那麼善待自己的低落情緒,會極力的希望驅離或蔑視他們。

    曾經有一位長輩跟我說,他無法流眼淚,「他覺得哭也無法解決問題」,那會讓情況更糟。這背後反應了我們在面對生命的難題時,一再想要獲得解決,卻無法處理的無助感。無助感帶給他更多的身體反應:緊張、身體無法放鬆。

    當我們無法接觸自己的低落情緒時,我們也會運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他人自身應對情緒的方式。可能,就會告訴眼前流淚的朋友:「你難過也解決不了問題。」

     
    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photoAC)

    但是,如果你能了解如何親近自己的情緒,你就將更能細膩地接觸他人的低落情緒,也能和自己的低落情緒共處。
     
    我們可以試著接受深處當下的低落情緒,跟著自己的腳步,允許自己的情緒釋放,看看難過或生氣背後想傳達或告訴我們的是甚麼。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難過或失落的人值得被疼惜,
    低落的情緒沒有對錯,擁有感受,是人性天生就擁有的能力。

    長輩後來告訴我,無法允許自己哭泣,其實是一種無助感,無助感背後有許多的害怕,害怕生命中許多不可預期的......
     


    容許這些聲音,能夠好好的被聽見並說出來,真的是不容易的。

    當生命中,有人能夠也理解他覺得「哭也無法解決問題」的心聲,理解這句話背後的無奈,我們不必去向對方說教,不必急著去告訴他哭能夠釋放情緒。那是他成長過程看待情緒的方式,理解自己看待情緒的方式,你也就能了解他人情緒低落中背後更多的心聲。
     
    打開那情緒低落背後無法說出口的,需要更多的心理安全與信任感,如果關係不夠信任,千萬別勉強對方非得說出口,或要求對方按照我們的方式處理情緒,因為這不但無益陪伴他度過低落情緒,反而製造更多的不舒服。


    當我們更了解自己看待情緒的方式,你也能看懂他人的低落情緒。
     
    心理支持
    (圖片來源:photoAC)

    繼續閱讀:

    1. 最「正面」的方式之一:擁抱自己的負面情緒

    2. 負面情緒不是病 找出「癥結點」


    諮商心理師|王嫊淩

    點此了解王嫊淩>>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 現職台大智齡聯盟 教育輔導研究員 國家考試及格諮商心理師 (中崙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所

        生命中有些無可奈何,而他們卻是促發我們繼續勇於冒險與成長最寶貴的資源與寶藏。

        【智齡聯盟介紹】 以智慧生活、高齡福祉為主題,人本關懷為核心,透過「真實場域、真實議題、真實企業、真實解決方案」四大元素-以專案導向學習融入跨領域合作、創新實作精神,培養學生發展智慧高齡產品及服務方案的能力。
      • 長者難以說出的傷感,我們用「沙盤」表達-

        在「生命有限公司」打卡下班前,用「沙」遊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