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用心多看每一天-《睡覺也需要練習》

放慢腳步,用心多看每一天-《睡覺也需要練習》

一個人生理層面吃不下、睡不著,白天怎麼會有精神?有體力?相反的,一個人能夠睡飽飽、吃飽飽,睡醒精神飽滿、進餐食欲旺盛,心情又能差到哪裡?

四塊玉文創

2019/10/24

瀏覽數 10,276



文/劉貞柏
 

「不要拖拖拉拉,趕快把資料給我!」曉君直接對廣告部門人員催稿,不然等組員拿到稿,再呈給自己,又會慢上幾個小時,她可沒這精神慢慢等。
「裴茹媽媽今天別忘了幫裴茹量體溫喔~~」手機響了一聲,是LINE傳來幼稚園老師的訊息。

 
儘管可以晚些回覆,但曉君心想不過花幾秒鐘,於是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快手打了幾個字:「謝─謝─老─師─關─心,裴茹已經沒有
感冒症狀,活動力也不錯。我會幫她繼續量體溫。」
 
桌上分機響起,曉君心思馬上轉回工作上。
 





▍生活失衡,愈忙碌愈空虛
 
上班、下班、加班,癱坐仰躺在辦公室皮椅上的曉君望向數字11的時鐘指針。回頭瞥見桌上冷掉的油膩便當,既然沒胃口就全扔進垃圾筒。看似生活忙碌,這時一陣強烈的空虛感卻籠罩曉君全身。這種感覺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相反地說,這種感覺已經持續半年。原本有興趣的運動、打發時間的韓劇,現在變得索然無味。
 
「你已經過得很好了,哪會有什麼煩惱!」
「跟我們相比,你根本是貴婦!工作穩定,老公把錢給你管,女兒又乖巧。貴婦的煩惱我們凡人無法理解啊!」朋友聊天時會這麼說,曉君只得默默吞下已到嘴邊的抱怨。
 
愈來愈強烈的空虛感,從相反角度來看,是對未來生活的熱切期待。兩相比較之下的落差,是空虛感的來源。
 
曉君充實忙碌的工作,看到窗外藍天,她想去呼吸新鮮空氣。家庭生活圍繞著孩子旋轉,突然冒出一個人去旅行的念頭,要趕快壓抑下來,彷彿連想像都是虧欠:對丈夫的虧欠,對孩子的虧欠。然而,若不替自己多想想,難道不也是對自己的虧欠?
 
忙碌
(圖片來源:pexels)
 

▍看不到終點,先停下腳步
 
要怎麼填補空虛感?是要去購買昂貴包包嗎?是要上什麼心靈課程嗎?曉君在每個忙碌空檔會冒出幾秒鐘這些想法,甚至感覺已經被自己33歲的人生架空。
 
曉君彷彿身在一場馬拉松比賽當中,她知道自己已經超前許多人,在人生馬拉松當中經濟無虞,家庭安康。但是她現在已經又渴又累,想停下腳步歇歇。她想放慢速度看看路旁的景致,想喘口氣感受吹過的清涼微風。只是路旁加油的家屬不斷吶喊要自己繼續前進,保持超前的紀錄,即使曉君自己看不到終點在哪邊。
 
她用力搖搖頭甩開這種想法,然後繼續在家庭與工作中旋轉……。關於自己呢?再說吧……。曉君是典型職業婦女,認真拼命的那一種。經濟中上,甚至超過中上。旁人眼中是好命媳婦,自己也如此這般認同。卻因此更沒理由怨天尤人,只能繼續往前衝,衝向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未來。
 
某日在
失眠門診曉君聊到最近的狀況,我建議她可以從生活中嘗試心靈養生的五大步驟:
 


▍心理向度的練習
 
  • 先吃飯,飽足的胃能填滿心靈
心理上的空虛往往跟生理層面的空虛相關。吃不飽,血糖會降低。持續減重,長期熱量不足,會加速身體能量的消耗。依據生物本能,血糖降低是「危險訊號」。大腦會警告我們,要趕快打獵、覓食。於是身體進入備戰狀態,肌肉緊繃、心跳加速,準備發揮力量,抓捕獵物。
 
現代生活中「無獵可打」,身體處在高亢狀態,無法平靜下來。如此不單單造成自律神經系統緊繃,全身新陳代謝出問題,也會影響情緒,造成焦躁不安。
要填補心靈上空虛,先要餵飽肚子。
 
心理、生理密不可分:心理層面除了抽象,也有具象成分。心理上覺得空虛(抽象),往往肚子也是空虛(沒胃口、餓肚子。)反之亦然:肚子挨餓,心理層面也會受影響。一個人生理層面吃不下、睡不著,白天怎麼會有精神?有體力?相反的,一個人能夠睡飽飽、吃飽飽,睡醒精神飽滿、進餐食欲旺盛,心情又能差到哪裡?
 
心靈
(圖片來源:istock)
 
  • 花5分鐘,許自己一週的充實
空虛感經常來自於時間分配不均。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有人覺得時間不夠用,有人卻覺得時間多到不知道該怎麼花。每週以半天為單位,替自己規畫功課表,是重整生活節奏的第一步。剛開始難免雜七雜八,像本流水帳。每週規畫之後,能逐漸掌握作息。經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又怎麼會空虛呢?
 
  • 生活如果是甜甜圈……不對,是披薩!
功課表是條列式整理,而圓餅式是用視覺的方式來調整生活比例。如工作、家庭、運動及其他活動的分配比例。使用圓餅圖不必太精細,甚至可以多加點想像力,任意規畫出「想像中的時間比例」,然後對照實際生活的時間比例。其中的差異,就是調整的目標。
 
  • Cue一下那位曾經快樂的自己
你最近一次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呢?人在愉悅的時候,大腦的活性增加。表現於外,就是思路暢通、充滿動力。無精打采的人,通常心情也不好。「回想最近開心的狀態」,透過回憶讓大腦沉浸在當時的情緒裡。心情滿足了,對生活的滿意度增加,就能過得充實。
 
1. 寫下你的快樂時刻
2. 畫出你的快樂時刻
 
  • 面對面,挖出你的閨蜜踹共!
人跟人之間除了心靈交流及社會互動外,還有「生理交流」:透過身體發散的費洛蒙,經由空氣傳播來進行訊息交換。這種交流非常微妙,卻能產生重要影響。同樣一句話,透過網路跟透過電話,甚至面對面交談,結果卻會截然不同。能講上話的,就「面對面」說。能打電話的,就不要用簡訊。加強「人」的連結,能讓我們減少孤單感。
 
過去一週,能達到面對面深層溝通,講話講到心坎裡的,是誰呢?是哪一次?
什麼場合,什麼樣的心情下可以有這種真誠的溝通呢?

 

繼續閱讀:
 
1. 如果你不優先照顧自己,以後也沒有人會照顧你
 
2.
人生整理術:學會休息與放鬆,生命就該浪費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更多《睡覺也需要練習》的文章:
 



睡覺也需要練習:治療失眠從活化心靈開始,24週讓你一夜好眠
作者/劉貞柏
本文經四塊玉文創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四塊玉文創

四塊玉文創

出版媒體

四塊玉文創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