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活大叔施昇輝用重訓改善五十肩 重拾人生主控權

    5086 人瀏覽
    有「樂活大叔」之稱的理財專家施昇輝,即便有個專業健身教練的小女兒珍珍,也不認為自己這輩子會走進健身房、拿起啞鈴,直到去年5月為了改善五十肩,才踏入原本他認為都是身材壯碩,有如藍波或神力女超人的人才會去的地方。在女兒的「軟硬兼施」之下,施昇輝不僅擺脫舊疾,也因此培養運動的習慣,用重訓拾回自由、進而逍遙。

    文/蘇彥菱
     


    ▍危機就是轉機 樂活大叔健身去
     
    施昇輝表示,小女兒之前就勸他要重訓,他也不排斥,只是在還沒有發現自己有五十肩以前,總以工作或課業為由,認為自己「沒時間」重訓,直到五十肩找上門的那一天。「大概是2017年5月,有天我要停車、要用左手取停車卡時,發現左手竟然痛到舉不起來,痛到差點飆淚」施昇輝說。
     
    施昇輝說,一開始也是尋求醫生協助,試過中醫
    針灸、西醫打類固醇,但症狀都沒有明顯好轉,直到去年2019年5月,小女兒才帶他去找物理治療師。施昇輝描述,物理治療師先詢問狀況,再仔細檢查自己身體疼痛的地方,接著帶自己做一連串的運動,並且和小女兒說了許多關於關節、肌肉的專有名詞和理論。
     
    施昇輝表示,這次看診的經驗有別於過去,物理治療師不僅用徒手治療的方式緩解疼痛,也和小女兒交代回去之後要如何帶自己「做運動」,也是因為五十肩的經驗,
    才知道原來慢性疼痛能透過加強特定肌群的訓練動作,逐漸改善。
     

    重訓
    ▲在家自主訓練的施昇輝。 (圖片來源:珍珍)

     


    ▍肌力不只是力氣,也是自由的能力
     
    珍珍補充,熟齡族常因「
    肌力不足」而有五十肩和膝蓋不適的問題。她引述醫學研究指出,成年人的肌肉退化從30歲開始,每10年就會流失約10%的肌肉量,而影響活動是否能正常活動的關鍵是骨骼和肌肉,若不趁年輕時重訓儲存肌肉量,等到年紀大肌肉量不足,就可能有走路不穩、甚至跌倒的風險,或是手沒力拿東西等,導致失去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她強調:「一般人重訓是要儲存肌力,並且懂得正確發力,如此才能讓我們維持日常生活。」
     
    珍珍也提醒,若是像爸爸有五十肩等身體不適的狀況,首先應要尋求專業醫生協助,透過儀器治療或徒手治療等方法緩解疼痛,再請物理治療師針對應該要加強訓練的肌群,客製化專屬的訓練菜單,循序漸進訓練,才能治本。

     




     ▍3個月擺脫五十肩 運動成為生活紀律 
     
    珍珍說,起初爸爸覺得很累,聽不懂指令是什麼很挫折,甚至一度想「翹課」。像是練習平板式的時候,不知道「休息」是可以起身,以為手還要繼續撐在地板上等,爸爸的不適應與辛苦,珍珍都看在眼裡。
     

    肌力

    ▲父女間的相處如同朋友般,女兒時不時還會吐槽老爸。 (圖片來源:陳軍杉)
     
    在珍珍的陪伴及督促下,經過3個月的時間,施昇輝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不僅改善五十肩,訓練器材也從彈力帶換成6公斤重的啞鈴。施昇輝分享:「有一次拉滑雪機,竟然一度出現99瓦特的數字,畢竟過去頂多出現30~40瓦特而已,雖然99只出現一瞬間,但還是開心到想寫進書裡。」
     
    施昇輝透露,曾考慮增加上課的次數,但少了「為了改善五十肩」這樣強烈的「動機」,身體也漸漸懶了,後來說服自己,只要能維持一週上一次重訓的紀律就好。施昇輝說:「畢竟對我們這種大叔來說,應該是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好,運動是為了讓自己可以自由。」
     
    「我們這一代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卻也是被兒女棄養的第一代的『新老時代』」施昇輝說。該如何積極設計自己的
    第三人生,施昇輝認為,第三人生想要活得精彩,身體健康、能夠行動自如絕對是必要條件之一,想要「靠自己」就得及早養成運動習慣。
     


    原文經橘世代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百歲人瑞改善膝關節,靠得原來是「重訓」?
     
    2.
    不要被長照!為了預防肌力衰弱,肌肉訓練不可或缺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施昇輝    重訓    五十肩    肌力    橘世代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