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吃久了會沒用是真的!找出失眠原因、生活訓練更重要
安眠藥吃久了會沒用是真的!找出失眠原因、生活訓練更重要
「安眠藥越吃越重」確實會發生,長期使用安眠藥物,並不是解決失眠問題的理想方式。長期服用安眠藥仍無法改善失眠,可能已經有「睡眠認知偏誤」的問題,建議諮詢睡眠專科醫師、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銀髮產業聚落✕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3/10/13
瀏覽數 6,063

文/愛長照編輯團隊
訪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鄭婉汝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很多人都聽過「安眠藥會越吃越重」、「一直吃安眠藥會成癮,戒不掉」這些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失眠成為越來越多人面臨的健康問題,銀髮族、步入中年的家庭照顧者更是首當其衝。許多人尋求安眠藥物作為解決方案,卻因坊間各種迷思而感到不安。
愛長照訪問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鄭婉汝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鄭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社區精神科主任,專長包含睡眠醫學、物質成癮等,請她一次解答民眾關於銀髮睡眠障礙的常見問題!

▍長期服用安眠藥,真的會越吃越重嗎?

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物的人可能會發現,隨著用藥時間越來越長,安眠的效果怎麼減弱了?
市面上各種鎮靜安眠藥,它們的藥理機轉都相似,都是在中樞神經作用、抑制神經元的活動。而一旦長期固定服用,身體會逐漸適應藥物的存在,可能會產生「耐受性」,需要吃更高的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患者心理上也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性」,覺得沒吃就一定睡不著,讓停藥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安眠藥會越吃越重」確實會發生,長期(時間達到4週以上)使用安眠藥物,並不是解決失眠問題的理想方式。
鄭醫師建議,可以和醫師討論後,改為間歇式的服用,或是特別需要睡眠的日子再服用,避免長期每天固定服藥。
▍切莫擅自停藥
已經長期服藥的患者,則不可擅自突然停藥,可能會產生「反彈性失眠」,或其他戒斷症狀,務必先和醫師諮詢過,再做漸進式停藥,降低對身體的影響。
長期服用安眠藥仍無法改善失眠,可能已經有「睡眠認知偏誤」的問題,對睡眠有過度焦慮、恐懼的感受,則會建議諮詢睡眠專科醫師、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
▍如何透過生活訓練來改善睡眠品質?

改善失眠的長久之計,是透過生活訓練來改善睡眠品質。以下是生活中需要特別注意的面向:
✔ 居家環境
將燈光調暗、溫度降低至舒適,睡眠空間保持安靜,最好是在獨立空間,避免和電視、工作場所在一起,利於入睡。
建立睡前儀式,給自己時間放鬆身心、讓身體準備入眠的時間,不要忙到睡覺前一刻才躺上床。
✔ 藥物常見副作用
支氣管擴張劑(麻黃類藥物)、降血壓藥、含咖啡因的止痛藥⋯⋯這些常見的藥物,都會影響服用後的睡眠品質,可以和醫生討論調整服用時間,減輕對睡眠的影響。
✔ 飲食
含咖啡因類飲食需避免,建議睡前12小時就停止攝取,讓身體有時間將咖啡因完全代謝。
酒精也不利於睡眠品質,腦波研究顯示,酒精雖然會讓入睡期縮短,但酒精代謝時間只有3-4個小時,代謝完成後,酒精戒斷症狀會讓人醒來,接下來就會更加難以入眠。
若是每天飲酒,對身體的影響更大,幫助入睡的效果將會越來越差,且使睡眠深度變淺、更加片段化,務必要避免。
✔ 生活習慣
睡前應避免劇烈運動,且在太陽下山之後運動,會改變大腦的內分泌,讓睡眠時間往後挪,影響睡眠節律,因此一般會建議將運動時間調整至白天。
避免在床上進行睡眠以外的活動,例如使用手機、看電視等,減少光線對大腦的刺激,維持睡眠和床的連結。
▍改善失眠,找出原因、生活訓練更重要
鄭醫師說,精神科常遇到因為失眠而過度焦慮的病人,她建議患者「先放鬆」,避免對睡眠有太高的要求。
害怕失眠反而讓失眠更嚴重,可以告訴自己,不一定要睡滿八小時不間斷才叫作好的睡眠,避免陷入焦慮的惡性循環。
短期使用安眠藥,確實可以幫助減輕失眠的心理痛苦,但同時也應積極找出睡眠障礙的原因,搭配非藥物治療,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環境,還給身體高品質的修復時光。
繼續閱讀:
1. 睡眠力從20歲開始退化!1招睡前瑜伽改善淺眠
2. 銀髮睡眠障礙怎麼辦?要怎麼找到睡眠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