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後改吃素、生機飲食好嗎?

罹癌後改吃素、生機飲食好嗎?

不少人罹癌後改吃素食或生機飲食,認為此兩種健康飲食有助於治癒癌症。但此錯誤觀念卻導致許多癌友不是因為癌症而死,而是被「餓死」!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19/12/29

瀏覽數 14,305


文/張虹伶、圖/達志影像

不少人罹癌後改吃素食或生機飲食,認為此兩種健康飲食有助於治癒癌症。但此錯誤觀念卻導致許多癌友不是因為癌症而死,而是被「餓死」!
 
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需要釐清的是,「素食」與「生機飲食」是2種完全不同的飲食概念,其大方向確實有助於抗癌,但要注意的是,除非已經實行多年,有把握可達到營養均衡目標,否則缺乏魚肉蛋奶的飲食方式,容易因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體重減輕或體力變差,而無法進行各種癌症治療。
 
癌症治療通常採用先「手術」,後「化療」或「放療」,而任何一種治療都會造成身體組織嚴重耗損,因此,治療前的飲食非常重要。黃淑惠說,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來參與修復重建,以及充足的熱量攝取來維持體重,讓身體能順利度過療程。

生機飲食強調多吃蔬果、減少肉蛋奶的攝取,黃淑惠指出,確實符合「防癌」的飲食觀念。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蔬果和全穀類裡的植化素(如多酚類、類黃酮素、茄紅素、花青素)和維生素A、C、E等,可中和食物中的致癌物及消除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降低罹癌的機率。
 
但在完全生機飲食中,強調完全素食,並有高達50%的生食,以利保存食物中的酵素。黃淑惠解釋,癌症病友化療期間體內白血球不足,免疫力下降,若食用未經烹煮的食物,因生菌數高,若清潔不足,吃進體內可能引發菌血症;部分食物具破壞健康的成分經加熱可消除,如豆類有抑制蛋白酶的成分、血球凝集素等,若生食恐影響健康;生食用油量也會相對減少,也易出現脂溶性營養素不易吸收而缺乏等;一旦缺乏蛋白質和必需胺基酸,免疫功能也無法正常運作。
 
而採用素食飲食者,則最怕遇到堅持吃「全素」的癌友。吃純素很容易有蛋白質和維生素B12、鈣、等缺乏問題,會對於治療期的體力與修護造成影響,建議多從黃豆、菇類、藻類、種實類(藜麥、薏仁等)大量補充,更應改吃蛋奶素,增加蛋白質來源。


癌症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這樣做天天逆轉癌細胞》  


繼續閱讀:
 
1. 抗癌飲食:有機加生機最理想
 
2. 【生機飲食專家】歐陽英:睡眠好,才有自癒力!一夜好眠五要訣:金針湯、酸棗仁、寫心事...

今周刊-生活i健康

今周刊-生活i健康

出版媒體

《生活i健康》特刊為《今周刊》針對大眾健康議題所出版的專刊,內容包括身心靈涵養、中西醫學各種疾病介紹等,是一本「易讀、易懂」的健康生活刊物,旨在化艱澀醫療知識更平易近人、貼近生活,讓民眾也能「輕鬆讀健康」!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