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睡覺時出現這3個症狀 醫師提醒你該掛號了

如果睡覺時出現這3個症狀 醫師提醒你該掛號了

尤其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至專業的睡眠中心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自己能夠享有一個良好安穩的睡眠。

元氣網

2019/03/01

瀏覽數 81,525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即時報導
 

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指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11.3%;換句話說,每10個人中,幾乎就有1個人為失眠問題的困擾。這個結果也印證「睡一個好覺」這件事,對許多人而言是很不容易的!

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意味著可能就是睡眠障礙的高危險群。
 
鄭翔如表示,
所謂的睡眠障礙,指的是一種長期持續、且在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的狀態;而當人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尚可能因此「惹病上身」,或是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

回歸「睡覺」這2個字的原始意思來看,包含了「閉眼睡」與「醒來」這2件事;因此,在看待「睡得好不好」時,除了夜間的睡眠狀況之外,白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也是需要觀察留意的。
 
失眠

▲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圖片來源:成大提供)

鄭翔如說,夜晚睡眠時應該注意以下的警訊,如果自己無法確定,也可請家人幫忙觀察:

1. 睡眠時
打呼打呼好發於上呼吸道(鼻、咽、喉)結構狹窄者;而有打呼症狀者更須留意是否合併有睡眠過程中呼吸短暫中斷、有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
2.
夜尿如睡眠中需起床小便的次數>1次以上,即應是有解尿過於頻繁的現象。
3. 睡眠中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

另外,日間則須注意的警訊有:

1. 白天過度
嗜睡當每天已有足夠的睡眠時數,但醒後仍會感到疲倦,甚至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等,有打瞌睡的狀況。
2. 認知功能下降:白天長期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
3. 人格特質改變或出現情緒障礙,像是脾氣暴躁、
焦慮憂鬱等。
 
除此之外,
罹患慢性疾病也是另一個警訊
 
嗜睡
(圖片來源:istock)
 
鄭翔如表示,因為有些慢性疾病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
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在有睡眠障礙的人身上,可以發現較高的罹病風險,反之,在已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

鄭翔如指出,當夜晚睡眠或醒後白日出現以上現象,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尤其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至專業的睡眠中心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自己能夠享有一個良好安穩的睡眠。

 



原文經元氣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失眠、睡不好怎麼辦?自然醫學博士分享:改善飲食習慣、補充營養素......不用藥也能一覺到天亮
 
2.
劉秀枝-失眠竟是失智症前兆?
 


關於元氣網>>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官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index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元氣網的其他文章:
 
 

元氣網

元氣網

健康資訊平台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