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語專欄】「修女研究」揭發不失智的秘密 關鍵其實只有一個

【王竹語專欄】「修女研究」揭發不失智的秘密 關鍵其實只有一個

即便吃得少,營養也夠,對於想健康長壽的人來說,還是不夠。美國神經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不動腦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比常動腦的人多三倍。 不但要吃得少,還要吃得對;不但要吃得對,還要動得勤,包括動腦。

王竹語

2017/07/26

瀏覽數 40,133




清朝的顧仲在其著作《養小錄》中,提到講究飲食的人,大約有三種類型:

•    一種叫「餔餟之人」:他們食量大,多多益善,對食物的精美、粗糙完全不加選擇。

•    一種叫「滋味之人」:他們要求烹調精細,追求奇珍異味,不惜多費錢財。至於食品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有的是不加以考慮的。    

•    一種叫「養生之人」:他們專門講求食品乾淨清爽,只吃熟食,講究調和得宜,不奢侈浪費,不崇尚珍奇。


作者又補充說:食品本來很多,但其中忌品不少,只要做到有條理有節制,就會對人有益無害;只要遵循養生之道好好保養,就會對身體有益。平常的飲食,能做到這樣就值得推崇了。
 
 養生之道
(圖片來源:pixta)

飲食除了營養的補充,讓身體各機能維持正常運作,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讓心情變好。美食讓人有好心情,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因此,造成許多人美食當前,暴飲暴食。

如何節制飲食,這對喜好美食的人來說,真是一大難題。



▍  先不管吃得好,如果吃得少呢?

前蘇聯科學院在實驗室對小灰鼠進行腦部手術,宣稱人類壽命有可能延長至300歲。科學家們將這種小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拼命餵食,食物無限量供應,有點像「吃到飽」的老鼠版,暴飲暴食,身形碩大無比。

另一組的食物受到限制,限量供應,讓老鼠的熱量攝入只有應攝取的70%(甚至60%),但又不使老鼠營養不良,或餓到無法活動。



結果:控制飲食的小鼠,壽命幾乎延長了近一倍。

300歲或許太樂觀了些,但科學家們得到一項結論:控制熱量攝取,可以健全免疫系統,延緩衰老。

超量的熱量攝取,造成身體長期負擔過重,如果再加上暴飲暴食,免疫力容易受損,免疫力一降低,抵抗力一定變差,容易遭受細菌感染、病毒侵害,從而加速衰老;甚至觸發細胞病變,直接導致死亡。

總的來說,齧齒類動物減少攝取40%的熱量,保持其他必要營養,生命會延長30%-35%。酵母菌、果蠅、魚類、蚯蚓亦是如此。

 
 暴飲暴食
(圖片來源:photo AC)

再看另一項資料:《科學》期刊(Science, 2009)對46隻公猴,30隻母猴進行研究,每天限制飲食量30%,結果證實可以延緩老化。

亞洲的日本、歐洲的土耳其、美洲的厄瓜多深山裡常發現百歲以上的老人。如果經由環境條件控制,確實可以延長壽命,你願意嗎?

先別回答。魚的壽命在實驗室條件控制下可延長三倍。

《莊子.盜跖》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科學家推測人類極限壽命約在115-150歲,平均約在100-125歲。但現今人類平均壽命約75歲。

那,少掉的40歲跑去哪了?為什麼?

生活習慣。醫療科技進步的結果,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科技改變了生活習慣,文明病不斷;濫用藥物,破壞免疫力;暴露在有害環境的機率增加,相對而言,患病風險也大幅提高。


種種後天因素,兩相不斷抵銷,40年不見了。

從1900到2000這一百年間,人類壽命不斷延長,預估2000年往後一百年,醫療科技將使平均壽命再往後延;屆時,基因解碼與癌症研究不斷突破,因疾病而死會大幅減少,全世界的預期壽命都會持續增加。
 
 預期壽命
(圖片來源:pixta)

科學家相信人類染色體上有「衰老基因」,目前至少證明SAG-1等六個基因與衰老有關。也有其他科學家證明蚯蚓體內有「衰老基因」,若把這種基因「去除」,蚯蚓的壽命可延長70%。

用科技延長壽命似乎依然遙遠,但回到前面所說,控制飲食攝取可以活更久卻近在眼前。不過,我想大部分人都同意:口腹之慾一上來,很難克制,很難壓抑,很難不吃。

美國生物學家從植物中萃取出可以消除動物體內自由基的物質,用來養實驗室裡1200隻蚊子,結果蚊子的平均壽命從29天延長到45天。所以似乎又變成:不是吃多吃少的問題,而是吃進去了什麼。即便吃得少,高油脂或垃圾食物照樣可以「弄壞」身體。

即便吃得少,營養也夠,對於想健康長壽的人來說,還是不夠。


要-運-動!

是的,我又要提倡運動,在我的專欄裡,動不動就建議、鼓勵、書寫運動的好處。
 
 運動
(圖片來源:pixta)


▍  「修女研究」揭發不失智的秘密 關鍵其實只有一個

美國神經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期刊的研究發現:不動腦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比常動腦的人多三倍

眾所周知,運動可以活化細胞,延緩衰老,但運動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
藉由運動,轉移注意力

2003年,美國學者David Snowdo 發表一項名為「
修女研究」(The Nun Study)的成果報告。報告指出:修女Matthia在104歲去世前並未發生失智症狀,去世後解剖大腦才發現,其大腦已呈現「中度」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

這項發表於Ann Intern Med的報告認為:Matthia修女從年輕時便投入教育工作,不僅長期參與活動,身動心也動,身心皆動的結果,儲存了許多健康本金,禁得起疾病的提領。

所以,當她腦中產生病變,卻沒有出現失智症狀,實可為健康老化的最佳典範。 


所以不但要吃得少,還要吃得對;不但要吃得對,還要動得勤,包括動腦。

汽車大王亨利 • 福特說:「
不管你是20歲或80歲,任何人停止學習就容易老化,不斷學習就可以保持年輕。

這是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專注學習可以有效減緩大腦額葉老化,讓額葉長時間處在激活狀態,預防記憶減退。

 
 學習
(圖片來源:pixta)

【附】顧仲《養小錄》原文

且夫飲食之人,大約有三:一曰餔餟之人,秉量甚宏,多多益善,不擇精粗。一曰滋味之人,求工烹飪,博及珍奇,又兼好名,不惜多費,損人益人,或不暇計。一曰養生之人,務潔清,務熟食,務調和,不侈費,不尚奇,食品本多,忌品不少,有條有節,有益無損,遵生頤養,以和於身。日用飲食,斯為尚矣。


推薦閱讀:


1. 龐德飲食十大原則 遠離三高、擁有健康好體態

2. 如何長壽又能保健康 八大飲食要訣需謹記

3. 跟著老師動一動!讓阿公阿嬤熱起來!給中高齡的樂活運動



  專欄作家|王竹語
王竹語
點此了解王竹語>>
 

王竹語

王竹語

專欄作家

臺灣作家,臺中豐原人,筆名取法學自畢卡索。已出版著作: 1.《醫生》(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作品) 2. 《我的整形世界》(天下文化,2006) 3. 《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城邦集團原水文化,2006) 4.&5.《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2005) 6. 《尋找一首詩》(除了在臺灣出繁體版,簡體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7.《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晨星集團,2006) 8.《工作必勝!!戰國策》(晨星集團,2007)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