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不想動」:理解長輩抗拒復健的5大關鍵因素
不只是「不想動」:理解長輩抗拒復健的5大關鍵因素
長輩抗拒復健的背後,並非單純「不聽話」或「懶得動」,而是疼痛、恐懼與失落交織,再加上環境與目標設定不當,讓「動起來」成為難事。唯有理解這些真正的原因,才能陪伴長輩跨出復健的第一步。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26
瀏覽數 1,037

▍長輩拒絕復健的3大隱藏原因
您家的長輩也常常拒絕復健嗎?勸說多次卻總是碰壁,讓人既擔心又無力。其實,背後原因並不單純,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三類:
✔ 身體上的限制
當長輩正面臨關節疼痛、體力衰退,甚至曾有跌倒經驗時,「動一動」就會成為痛苦的事。再加上視力與聽力的退化,容易讓不安與恐懼倍增,自然更不願意嘗試復健。
✔ 心理上的阻礙
長輩若多年習慣自立,一旦需要他人協助,往往會感到挫折甚至羞愧;再加上若曾有不愉快的復健經驗,也可能在心中留下陰影,使他們對復健更加抗拒。
✔ 環境與壓力
若復健環境嘈雜、不夠自在,或指導方式過於嚴厲,都可能讓長輩感到壓迫;再加上家屬若抱有過高期待,復健往往就不再是支持,而成了額外的壓力來源。
了解了原因之後,下一步就能思考:該怎麼幫助長輩減輕抗拒感呢?
▍讓長輩願意復健的三個關鍵方法
✔ 溝通策略:用同理心化解抗拒
面對長輩的抗拒,第一步不是催促,而是接納他們的感受。將「你為什麼不肯動?」換成「我知道這很辛苦,我們慢慢來,好嗎?」這樣能先化解抗拒感。再搭配語言上的小技巧,例如把「一定要走半小時」換成「我們先試試看五分鐘」,或是提供選項「想散步還是踩腳踏車?」。當長輩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就更願意踏出第一步。
✔ 目標設定:把復健變成可見的進步
過高的目標容易造成挫敗,過低則缺乏成就感。最合適的方式,是設定「小而可達成」的目標,例如:「今天嘗試三次從椅子站起來」。一次次的小成功,能重建自信,並累積長期的復健動力。
✔ 營造友善環境:打造安心的支持系統
復健所需的是能帶來心理安全感的環境。當場地舒適、氛圍友善,再加上陪伴與支持,長輩才能逐漸放下戒心。另一方面,家屬也要避免責備或過度期待,以耐心與理解相伴,長輩會更容易感到安心。
▍善用專業資源,讓復健更有後盾!
別忘了,你並不是孤軍奮戰!除了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與鼓勵,社會與醫療體系也提供了不同層面的支持。
長照2.0 的居家復能服務,可以讓專業治療師到家中協助,依照長輩的需求進行關節活動、肌力訓練或日常生活功能練習;日照中心則透過規律的健康促進課程與社交互動,幫助維持身心功能,也增添生活樂趣。此外,醫院的復健科門診、復健診所或物理治療所,則能提供醫師評估與專業器材輔助,適合需要完整治療與密集訓練的長輩。
復健的道路對家屬與長輩而言都不容易,但只要選擇合適的資源,並搭配耐心、理解與陪伴,就能逐步減少抗拒、慢慢累積改變。進步或許不會立刻出現,但每一次小小的嘗試,都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一步!
如果你正在照顧家人,有些問題、壓力想找人討論,不妨試試申請星雲計畫,讓現在的照顧有所轉機、未來的照顧安排有更多預備。
填寫問卷申請就可以囉!星雲計畫不限申請條件、免費服務,請安心填寫申請:
https://www.surveycake.com/s/P8Az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