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麼變成囤積狂?請看見他們的執著與不安-《父母家的斷捨離》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65215 人瀏覽

我們無法拋開「不可以浪費」的刻板觀念,甩不掉「物品代表自己」的執著,基本上,我們不善於「丟東西」,人可以說是一種會在無意識之中囤積東西的動物。父母擔心「東西不夠會造成生活困擾」,因此囤積東西是他們用來擋掉不安的盾牌。雜物四溢的老家就是受到盾牌保護的堡壘。
 

作者/山下英子


實踐父母家的斷捨離時,絕對不能忽略正住在老家裡的父母。各位可能認為我說了等於白說,但人往往最容易忽略最簡單的道理。

 

斷捨離
(圖片來源:pixta)

 

老家是父母的地盤,老家裡的東西是父母的所有物。我們必須深刻體會,了解「老家是父母的人生,老家的物品代表的是父母本身。」

 

▍   物資缺乏的不安感,正是囤積物品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會成為堆積雜物的人,也就是囤積狂?

 

我們的爸爸媽媽那一代經歷了戰前戰後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局勢驟變形成迥異的價值觀,走過戰後物資缺乏的時代,又度過了物質充沛的經濟成長期。他們經過軍國主義到民主主義的洗禮,物質從「缺乏」到「滿溢」,無論是價值觀或生活方式,都呈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父母那一代經歷過時代劇變,他們走過物資極度缺乏的戰亂時期,留下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認為這就是他們最後變成囤積狂的原因。

 

我們的父母「不想再回到物資缺乏、做什麼事都不方便的生活,所以,他們要盡可能留下東西,以備不時之需。」而堆積在老家裡的雜物,剛好可以療癒他們內心對於物資極度缺乏的恐懼感。

 
父母擔心「東西不夠會造成生活困擾」,因此囤積東西是他們用來擋掉不安的盾牌。雜物四溢的老家就是受到盾牌保護的堡壘。
 

忘記什麼東西放在哪裡,「傳家之寶」堆滿灰塵,日漸敗壞。東西買過就忘也無所謂,只要內心想著「擁有就能安心」,在這樣的刻板觀念驅使下,即可消除「物資缺乏」的不安感。待在堡壘就無須回想起痛苦的經驗,讓自己感到安心。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覺得「丟東西是天大的罪過」。

 

不安

(圖片來源:pixta)

 

話說回來,這種情形不僅限於父母。對於囤積東西的人來說,「堆滿雜物的空間」與自己是一體的。女性最重要的寶貝就是衣服、飾品、化妝品;男性天生有一種收藏家的氣質,收藏品就是他們的最愛。不少男性捨不得丟掉自己以前上班時穿的西裝,因為他們不想忘掉「過去在公司意氣風發的模樣」,才會一直留著。說穿了,他們就是不想丟。

 

父母想留住可以證明自己存在的證據,這是他們無法丟東西的原因。正因如此,我們的父母那一代,當然還有我們,才會一個接一個地列出「自己無法整理的理由」、「自己無法丟東西的原因」。

 

我們無法拋開「不可以浪費」的刻板觀念,甩不掉「物品代表自己」的執著,基本上,我們不善於「丟東西」,人可以說是一種會在無意識之中囤積東西的動物。

 
另一方面,人也是一種會忘記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的動物。老實說,我也一樣。一不注意我身邊就堆滿東西(尤其是書),所以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該斷捨離了」。在是物資爆炸的時代,從某種程度來說,一般人的家裡也很容易堆滿雜物。身處這樣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主動地斷捨離。
  

​​​​​​​

繼續閱讀:

 
1. 不要輕易為老人「斷捨離」!他的「囤積」有匱乏的焦慮、難捨的愛與未完成的夢想...

2. 斷捨離是反省的革命,但有回憶的物品, 留下多少才恰當呢?

3. 不安情緒的真面目-婆婆「丟不掉」的便器椅-《中年斷捨離》

 

更多《父母家的斷捨離》的文章:
 

● 當孩子逐漸脫離父母,父母會有什麼改變?

● 斷捨離是我們脫離父母的最好方法

 

C:\Users\user\Desktop\網站文章\未校\父母家的斷捨離(3)\封-父母家的斷捨離.jpg

《父母家的斷捨離》作者/山下英子

本文經太雅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不安全感    父母家的斷捨離    山下英子    太雅出版社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囤積症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吃地中海飲食,真的能活得比較久嗎?-...
2失智怎麼辦?改編真人實事《我愛阿嬤妮...
3他腳痛竟是腎癌轉移!醫師提醒注意3件...
4氣墊床 常見5個錯誤認知與NG用法
5中風後竟言語障礙?治療、照護有訣竅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註冊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