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想改變我的生活-有時父母並不想跟子女住《不老陪伴指南》

    27425 人瀏覽
    居住環境對老人家而言很重要,生兒育女的自宅老家是最熟悉的「家」,滿載回憶與家的安全感,每個物件都有定位而且非常熟悉。 老人家只有在這裡還能感受到——自己對這個世界仍有稍許掌控感,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人家不願搬去與子女同住的主要原因……

    作者/許正典

    張伯伯年近八旬,一個人住在山坡透天厝社區。雖然他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基本上身體很硬朗,生活可以自理,行動也沒問題,社區鄰里也都是相處幾十年的老街坊,互相有個照應。

    張伯伯的兒子為老爸爸慶祝八十歲生日時,鄭重提出邀請:「爸爸,老家在山坡上,透天要每天爬樓梯上下,您年紀大了還是搬下山跟我們住,可以就近照顧,孫子孫女天天在身邊,而且大廈有電梯,附近又有森林公園可以散步做運動,到醫院回診也不必奔波。老爸您就點頭吧!」

    張伯伯想到市區裡長得都很像的大樓與巷道,不禁面有難色:「這裡住得很習慣,天天爬樓梯就當是健身,街坊鄰居都處得很好,彼此有個照應。醫院雖然遠,但你都會來接我去,這樣就很好了。」

    兒子鍥而不捨地說:「爸爸年紀大了,就搬來讓我盡點孝道吧!」

    張伯伯趕忙舉起熱茶:「這事我們再從長計議,今天謝謝大家陪我過生日!我以茶代酒敬大家喔!」

     
    孝順
    (圖片來源:pixta)


    ▍  先從了解老人家對「居住環境」的看法說起

    張伯伯不是唯一拒絕搬到市區跟子女同住的老人,或許子女會很納悶,為什麼老爸老媽寧可窩在老家,也不願跟心之所繫的子女同住呢?答案很簡單——安土重遷。

    居住環境對老人家而言很重要,生兒育女的自宅老家是最熟悉的「家」,滿載回憶與家的安全感,閉著眼睛都知道臥室、浴室、廚房怎麼走,熱水瓶在哪兒、老貓喜歡睡懶覺的書架、藏私房錢印章存摺的抽屜等,每個物件都有定位而且非常熟悉,老人家只有在這裡還能感受到——自己對這個世界仍有稍許掌控感,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老人家不願搬去與子女同住的主要原因。

    此外,老人家也不想麻煩子女、給他們添負擔,若要往更深一層探究,則是與其面對陌生、複雜的新環境,成為都市大廈裡的囚徒,他們寧願在老家自宅養老(雖然他們還是常對老家有所抱怨嘮叨)。

    子女會想把父母接來同住,主要是怕老爸老媽萬一發生意外,自己不在身邊會很自責。

    其實父母住在老家,這兒每一寸空間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發生意外的機率並不高,倒是可能因為突發的身體狀況——忽然腿軟、暈眩、沒踏導致摔跤,若無家人同住
    扶持救助,可能發生憾事。

    可是若勉強父母搬來同住,老人家對新環境的適應力不佳,再加上白天家人都去上班上學,關在家裡又沒有朋友,心理壓力極大,反而容易迅速老化衰退。


    ▍  許醫師這樣說

    不少老人家喜歡在自宅養老,覺得安心又自在,老實說也比較符合人性。如果子女不放心,最好經常回去探視,但是探視時不要自以為是地擅自變動老家的布置或擺設,這樣反而會搞亂老人家熟悉的環境,破壞了每日手到擒來的習慣位置。

    如果老人家年紀太大、身體行動不便,又堅持不要搬去與子女同住,建議子女商量合資請外傭陪伴照顧,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還有順帶一提,
    打掃是耗費體力的粗重活兒,建議老人家在七、八十歲時就該適可而止。不是說不再打掃,而是在體力範圍內維持主要活動區域的整潔即可,亦即「夠乾淨」——地面不要濕滑、通道上不要堆積雜物、常用的物件不要雜亂擺放而難以取用,這樣就好了。
     
    養老
    (圖片來源:pixabay)


    ▍  子女該怎麼做?

    可能很多子女沒察覺自己一回老家就開始東嫌西嫌,主要是嫌家裡堆積的物件以及清掃的不夠乾淨。在此建議子女,父母真的老了,不會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閉上嘴巴別再說三道四。

    如果你一回家就嘮叨碎念,老爸老媽當然沒有意願搬去與你同住,如果你勉強為之,以為是對父母好,結果反而事與願違變得更糟也說不定。

    所以,
    尊重老人家的意願,多花點心思想想父母搬來不搬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想清楚再跟父母好好討論,這樣比較不會打壞彼此關係、折騰到老人家


    ▍  勉強父母搬來同住可能發生哪些狀況?      

    1. 不敢亂動家裡的東西:

    子女家有自己的做事與整理習慣,若擅自動手很可能造成媳婦或女婿的不悅。電視等家電太過新穎,老人家操作不易又怕弄壞。


    2. 不敢離開家門:

    市區大廈每層樓都長的一樣,街道錯綜複雜且車輛多,怕會認不得路回家。


    3. 沒有老鄰居、老朋友:

    家人、鄰居可能都要上班上學,一整天沒有人說話。


    4. 飲食習慣不同:

    年輕人吃的餐可能不適合老人家,但要做兩套又會增加媳婦或女兒的困擾


    5. 什麼都不讓做,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

    子女基於孝順或理家習慣不同,盡量不讓老人家做事勞動,反而讓老人家覺得自己對家沒有貢獻。若老人家積極搶做家事,不合子女家的習慣,反而會惹來壓抑不悅與隱性譴責。


    6. 座椅高度與睡床軟硬:

    老人家座椅高度與年輕人不同,太鬆軟低矮的沙發,年輕人超愛,卻是老人家的惡夢——坐下去不但腰痛也爬不起來。

    老人家的座椅一定要穩(不易翻覆)、有一定高度、靠背與扶把,椅墊軟硬適中。床墊一般都偏軟,老人家睡下去反而腰更彎又不解乏,而且床墊太軟也很容易翻身起床時摔下床鋪,不可不慎。
     
    父母同住
    (圖片來源:pixta)


    ▍  給照顧者的重點筆記

    老人家在退化的過程會變得像小孩一樣,但又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建議與老人家相處時要多讚美,不要動不動就說:「都活了大半輩子怎麼連這都做不好、怎麼還這樣、怎麼搞成這樣……」這些話是很傷人的,千萬別貿然脫口而出。

    此外,老人家的時間概念尤其是日夜節奏很容易混淆,例如午睡起來以為是早上,搞不清楚是上午還是下午。

    這一點若子女沒住在一起,只是偶爾探望的話,較難發現。


    如果父母在自宅養老,建議經常檢查家中照明,包括自然採光,總之該亮的要亮、該暗的要暗,不只為了安全也為了釐清時間節奏;還有冬季陰雨天延續太久時,也要把家裡的燈盡量開亮,可以改善因天氣引起的憂鬱情緒;當然若是住在一起,這些照明建議更要時時注意。


    推薦閱讀:
     
    1. 老了住哪裡好?60歲前決定最好 -《老前生活整理》

    2. 近7成長者,其實最想與子女同住-5種同住模式,需要提早規劃

    3. 你家「通用設計」了嗎?減少照護人力、提升生活自理的友善環境



    更多《不老陪伴指南:這樣顧老爸老媽最正典!》的文章:
     
    老人憂鬱要如何疏導?建議把握「三心二憶」,多握老人家的手

    老人家晚上失眠、白天嗜睡-子女該怎麼做呢? 

    老人家一直說:「我老了,沒用了......」子女該怎麼做呢?

     

       許正典
    《不老陪伴指南:這樣顧老爸老媽最正典!》作者/許正典
    本文經立京文化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