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失智症家人安心外出?循序漸進的適應心法
如何引導失智症家人安心外出?循序漸進的適應心法
把外出和熟悉的需求或愉快的經驗結合,不僅能降低抗拒,還能讓外出有意義。這樣的安排,能幫助家人把「出門」從壓力轉化成自然的日常。(圖片來源:Freepik)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27
瀏覽數 1,010

這篇文章將整理3個關鍵重點,並提供真實情境的案例示範,你會看到如何在居家活動中累積安全感,如何讓外出變成自然的日常,更能馬上把方法運用在自己家人的照顧裡。
▍居家活動:先在熟悉環境建立節奏
在家中安排行程的核心,不是數量多或時間長,而是每天能固定做一點,並且涵蓋身體活動、認知刺激與情緒安定。這樣能讓家人維持參與感,也能延緩退化。重點在於選擇簡單、熟悉、容易完成的活動,讓家人獲得「我還能做到」的信心。當他在家中建立起穩定的生活節奏,就為後續走向社區打下基礎。
案例示範
早晨時,照顧者可以說:「來,我們一起轉轉脖子,手臂伸一伸,會舒服很多。」午後澆花時,換成:「幫我看看這盆花是不是缺水了?」讓他在小任務裡感受到自己仍然重要。傍晚時播放懷舊音樂,可問:「這首歌是不是你年輕時常唱的?」透過回憶連結,讓一天在愉快氛圍中收尾。
▍鄰里擴展:從小範圍到生活化的外出
當家人在家中的活動已經穩定,就能嘗試把活動範圍往外擴大。引導原則是「由近到遠、由短到長」,讓他一步步建立熟悉感。把外出和熟悉的需求或愉快的經驗結合,不僅能降低抗拒,還能讓外出有意義。這樣的安排,能幫助家人把「出門」從壓力轉化成自然的日常。
案例示範
在門口徘徊時可引導:「你種的花,今天開得好漂亮,我們到門口看看」、「巷口新開了一家麵攤,我們一起去買」,或是想引導去市場,則換成:「你陪我去買點菜,回來我煮你愛吃的滷味。」透過這些說法,凸顯外出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要求。
▍日照中心:半天體驗開始、善用正面互動
日照中心能提供活動與社交,是許多照顧者期待的安排,要讓失智者接受,關鍵在於「建立安全感」與「留下正面印象」。透過上述居家活動的漸進性安排,日照中心也可與中心人員討論,安排從半天、一周少少天數開始嘗試,挑選他比較喜歡的活動,例如音樂、體操或繪畫,讓他在熟悉的經驗中降低不安。而最重要的是,在參加後給予正面回饋,將日照中心和愉快經驗連結起來。
案例示範
第一次準備帶到日照中心時,可說:「我們來看看這裡有什麼有趣的活動。」,離開時告知失智家人你何時會來接,在帶回家的路上可交流日照中心的活動、稱讚:「老師有說你唱歌很好聽」、「你去上課我去上班,我們各自都很努力」,這些引導可降低失智家人的抗拒,提高對日照中心的接受度。
✔ 循序漸進的小技巧,累積每天的安心
照顧失智家人,如何讓他們「願意參與」是一大挑戰!很多時候,一句話的說法、一個漸進的步驟,會比硬性的安排更有效。從居家開始建立規律,讓他們每天都有「我還能做到」的感覺;再慢慢走向社區,把外出和生活連結起來;最後透過半天體驗與正面回饋,讓日照中心變成一個值得期待的地方。
這是一條需要耐心的路線,不會一夜之間完成,但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累積成未來的穩定。最重要的是,照顧者也能在這樣的過程中減少衝突,獲得更多喘息的空間。
如果你希望把這些方法整理成專屬於你家的計畫,或需要專業支持幫助你銜接日照中心,歡迎申請星雲計畫。我們將協助你走過,讓「每天不知道怎麼安排」轉化成「每天都有方向與笑容」。
本文內容參考星雲計畫照顧管家團隊之專業與實務經驗所撰寫。
繼續閱讀: